v"v/bk_15838/">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不过在这个时候,南唐的战事又突然出现转机,这就是朱全赟在李煜的反复催促之下,终于决定率军赴援金陵,几乎就是在徐铉从大梁启程的同时,朱全赟也率军从湖口开拔,向金陵进发。
朱全赟这支大军,有十万人之多,由于开战以来,朱全赟一直率军驻守于湖口,所以整支大军毫发未伤,此时既然已经决定要回京勤王,也就不再顾忌湖口,全军倾巢而出,对外号称十五万,乘大小战船上千艘,首尾相接数十里,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直奔金陵杀去。
然而朱全赟这次进军也是十分不顺,刚一出兵就赶上枯水季节,长江水位骤降,朱全赟军中有许多巨型战舰,因水浅而不能全速前进,以至于整支大军行动缓慢,直到十月二十日,才行至皖口(池州西,皖河入长江之口),这就给沿江防守的宋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自开战以来,赵匡胤就对朱全赟这支大军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所以当曹彬夺取采石后,赵匡胤立即就将黄州刺史王明任命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目的就是要他阻止来自长江中游段的南唐援军,当然朱全赟这支大军就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朱全赟自湖口开拔之日起,王明就得到了消息,随即在皖口一带布下了防线,到朱全赟抵达那日,王明为挫其锋锐,立即命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刘遇率军猛攻。
本来刘遇这一部,不过就是宋军把截部队中的先头部队,根本不能和朱全赟的大军抗衡。朱全赟受其攻击之后,也不惊慌,因占了上风头,便命手下放出小船纵火出击。刘遇本来人少。不能力敌,一战即退,完全都合乎情理。
哪知道真是活该南唐灭国。顷刻之间风势陡然逆转,顿时将那些燃起的小船吹了回来。朱全赟军中战舰多数体积巨大,躲避不及,结结实实地与那些着火的小船撞在一起,转眼间整个唐军阵营已成一片火海。刘遇哪肯放过这样的机会,立即回师猛攻,唐军慌乱之间毫无抵抗之力,竟被杀得全军覆没,就连主帅朱全赟也投火而死。
湖口水师是南唐最大的一支部队。消息传出之后,整个金陵愁云密布,都知道已距亡国为时不远了。十一月初,徐铉回到金陵,刚进城就被李煜召入宫中,君臣两人愁颜相对,默默无语。这一天,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外人无法得知,但紧跟着。徐铉就再一次从金陵启程,赶往大梁,用意不言自明。就是为劝说赵匡胤退军,再去做最后一次的无益之举。
数日之后,徐铉重回大梁,被赵匡胤召至便殿相见。这一次,徐铉完全是为了乞请北宋退兵而来,所以见赵匡胤后,不敢再像上次那么张扬,而是低眉顺眼地对他说道:“上次李煜确实是因为身体不适才没有能归朝受命,绝对不是有心拒绝陛下的召唤。所以恳请陛下能够暂时撤军,以保全一方百姓的性命。”
徐铉的言辞非常恳切。赵匡胤也耐着性子跟他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出兵,以及李煜究竟犯了哪一条罪过。
两人各说各的理。谁也说不服谁,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说到最后,徐铉也忘了此行的目的,声调直线提高,言辞愈发激烈,赵匡胤也实在懒得再跟他废话,当即拔剑怒声说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不须多言,江南又有何罪?
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徐铉眼见赵匡胤凶相毕露,突然间心生恐惧,不敢再与他争辩,只得黯然退了下去。
当徐铉再次回到金陵,时间已是北宋开宝八年的十一月末了,金陵被围困已近一年,此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已至山穷水尽之境,城破国灭只在朝夕。好在宋军主帅曹彬生性仁慈,非但不急于破城立功,反而一再遣使入城敦促李煜出降。
不过此时的李煜显然是没有半分降意,国已将亡,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三十八年前,李煜与南唐一同降临在人世,如今南唐已将不复存在,那么李煜为何又要独自承受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屈辱?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以死殉国,命人积薪柴于宫中,只等城破后就举火*。
公元975年11月27日,曹彬在对李煜屡次劝降无效之下,传令宋军向金陵发起总攻。
喊杀声从城外阵阵传来,撕裂着人的心肺。与之相比,南唐的皇宫是那样的宁静,没有惊恐,更没有慌乱,教坊中的乐曲声依旧悠扬,只不过平添了一分令人为之战栗的伤感与惆怅。李煜木然呆立在华丽的宫殿之内,片刻之后,他将与这座宫殿一同化为灰烬,为他陪葬的,还有南唐三十八年的宗庙社稷。一个王朝将就此终结,什么叫虎踞龙盘?什么又是金陵王气?转眼间都将烟消云散。
终于要解脱了,喊杀声已渐渐临近,十四年的帝王生涯,江山美人,繁华荣辱,一把烈火,滚滚黑烟。李煜望着满宫的薪柴,他知道这就是他无法逃避的宿命。然而就在此时,李煜却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就连去死,也是需要勇气的。
李煜并没有选择以身殉国,因为他没有这个勇气。城破之日,李煜率文武百官肉袒出降,迎拜宋军于宫门之外。李煜最先见到的是潘美,随即跪拜请降,潘美也以礼答之。李煜又请求参拜曹彬,曹彬却差人对李煜说道:“甲胄在身,拜不敢答。”将他的请求予以拒绝。
曹彬此举很有儒将风度,用意自然是为了给李煜保留一份脸面。实际上,赵匡胤此次命曹彬挂帅南征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南唐向来富庶,一旦城破国灭,军队必然会趁机大肆劫掠。
赵匡胤很清楚,在宋军所有将领中。唯一能在战后将局面控制住的,就只有曹彬一人而已。
正因如此,赵匡胤在出征之前。特地当着所有南征将领的面,赐给曹彬一把尚方宝剑。特许他享有“自副将以下,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种权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自古以来,皇帝为防止前军主将作乱,往往会赐给副将很大的权力,使他能够对主将加以制衡,很少会专任一人用事,所以当赵匡胤此话出口。南征诸将自潘美以下无不骇然变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