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几乎所有官员都觉得不可能,他们之所以没有任何人再出来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要用这五年的时间,让皇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一意孤行了。
朱慈踉一看百官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心里在盘算些什么了,看来他挖的陷阱,所有人都跳进去了。朱慈踉不是轻易下赌注的人,他既然敢说出口,便有绝对的把握,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商业繁荣之后对大明产生的影响,食盐和布匹降价是必然的,带动国库增收也是必然的,至于粮食,有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三样东西存在,更是必然的。
百官们没有人懂得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究竟如何,要不然他们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既然诸位爱卿都不再反对,那么从即日起,朕便立刻颁布圣旨,宣告此事!”朱慈踉欣喜的笑道。
“皇上圣明!”百官齐呼,便是默认了。
当日,朱慈踉便下发圣旨,并命人将皇榜张贴到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中兴二年七月------------------------------”
大意便是从今日起,放开所有对商人的限制,今后商人不仅可以穿丝绸了,也可以用两匹以上的马出门,更重要的是,商人也可以考科举,并获得功名了,只不过商人虽然可以获得功名,有功名见官不跪,但仍不可入朝为官,对于这一点,朱慈踉依旧是要限制的。
朱慈踉虽然急着繁荣大明的商业,可并没有糊涂,商人不得兼任官职,官员不得从商这一点他还是不可能放开的。
商人兼任官职便是钱权合一,连官商勾结这个词都不必存在了,况且商人总是忙于赚钱,根本没有半点可能一心一意的做官,便更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为百姓着想,官员同样如此,若是做了官员又去经商,同样不可能在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了,所以,官与商始终还是要分开的。
虽然朱慈踉依然没有做到完全彻底的放开对商人的限制,但这对于商人或者有经商意向的人而言,也是极大的鼓舞了。
许多商人经商从此不再因为怕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偷偷摸摸的了,以至于圣旨下发的当天,便有许多富商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穿上华贵的丝绸,驾着三匹,四匹,甚至八匹马拉的车外出炫耀。
商人的炫耀无疑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经商的人日益增多,就连一些穷困的宗室,勋贵等都忍不住经商去了,大明的商业因此越来越繁荣,各种各样推陈出新的技术带来了各式各样物品产量的激增,百姓们购买东西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便宜,单就食盐价格而言,原本每斤食盐至少两三百文钱,商人逐渐增多了之后便成了一百文,一直到数年后甚至十几文钱一斤,比朱慈踉原先承诺的价格至少降下一倍还多。
百姓们获利的同时,心里的怨言也渐渐减少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