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bk_19301/">鬼宗师最新章节!
林麒当夜离开了怀远,走在路上思前想后,觉得不对,好像被马面算计了,先前马面跟他套近乎,说曰后人间有什么办不了的事,可要找他。现在想想,像是提前打好了伏笔,就算自己不求他,他也会求自己去找青田的刘伯温,若非如此,常遇春得了宝刀,除去了大鬼,他为何还在原地等待?难不成知道自己要求他?他是阴帅,也不必给自己面子,想走也就走了。
还有,他马面是什么人物,地府十大阴帅之一,只要发下话来,天下的夜游小鬼还不都得任他驱使,偏偏说什么天下之大,想要找一个人委实难办?这若不是推诿之词,世间也就没推诿之词了,现在整出个青田刘伯温来,明显是有事要自己去帮忙。
林麒停下脚步,失神苦笑,还是太心急了,若是能沉住气,就算答应帮马面,那也是他承自己个人情,如今却好,自己帮了他个大忙,却还要承他个人情,想到这林麒心里这叫一个别扭,觉得自己傻子似的被马面卖了还得帮他数钱。
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那个叫刘伯温的真像马面说的那么厉害,否则自己也不介意给那刘伯温点难看,也让马面知道,他林麒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不是谁都能欺负的。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是枉然,何况毕竟马面是阴神,他说刘伯温有这个能耐,想必不会骗自己,只要能找到周颠,就算帮他做些什么,那也应该。
既然如此,那就去青田看一看,打定了主意,昼伏夜出,走了七曰到了青田境内,青田县是个大县,远比济阴,怀远大许多,林麒找到县里的丐帮弟子,让他们帮忙打听刘伯温,本以为刘伯温是个隐士之类的,不好打听,却没想到,不用问旁人,乞丐就知道。
刘伯温在此地颇有名望,是个人人都知道的大才子,简直就是青田的骄傲,据传刘伯温敏而好学,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读书能一目十行。十二岁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十四岁的刘伯温入郡庠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伯温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伯温都能过目而识其要。夫子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伯温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刘伯温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伯温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
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奇人异士,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元统元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刘伯温考中进士后,在家闲居三年。至元二年才被授为江西高安县丞。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基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
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对几个劣亦昭著的豪强恶霸,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很快就有了好转。刘伯温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歼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此后回乡隐居,教学,读书,一直到现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