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必多虑,消息不曾泄露。”柴宝臣心里暗骂自己,嘴快说了这么多,弄不好还会引起别人猜疑的,可当柴宝臣看到汪大人长得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内心中就不由主地希望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帮他守卫好宣府,帮他做好一切事情。柴宝臣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那是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但眼下总不能告诉他自己是穿越过来的,只能搪塞过去,接着说道:“是这样的,我师父走南闯北,结识一些武林中的朋友,漠北双雄前段时间飞鸽传书,述说武林中的大事,信中顺便提及到此事。”
“嗯,原来是这样。”汪大人感到这个理由有些漏洞,但在内心中不愿去多想,他相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会做出有害自己的事情,所以也不愿继续深究。便接着问道:“你刚才说道瓦剌野心不小,那么今冬我们如何提防?”
“贡市贸易可以让蒙古人获取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生产力低下,再加上他们的科技不发达,因此在贸易中,蒙古部落输入我朝的往往都是一些普通百姓买不起也用不到的东西,比如:马、貂皮、熊虎皮、鹿皮、狍子皮、狐狸皮、人参、蜜、马尾、水獭等;而他们买走的商品大多是牛、羊、肉、盐巴、酒、小米、粳米、布匹、黄蜡、绢、绸缎、犁铧、铁锅、茶叶、药材等。这样看起来,这种贸易对我朝是不利的,我们不买他们的东西照样可以生活,他们卖的都是一些奢侈品,普通百姓不太愿意买。
而他们必须卖掉这些东西换取生活必需品,有时候因东西滞销、手中银两不够,便会趁机滋事,烧杀抢掠。因此我朝正统二年,政府确实因为接待困难,减少了女真和兀良哈每年朝贡的人数,规定每个卫只准接待二三个前来贸易的蒙古人,特殊情况下,每个卫所最多接待二十人,其余蒙古商客一律留在关外,不得放入城中。并且规定贸易时间只有五天,遇到商品滞销最多延长至四十天。但是蒙古人仍是迁延不肯离开。
我听说瓦剌正直壮年,他继承父亲脱欢而当上太师,此人头脑精明,野心勃勃,他做出增加朝贡人数的举动就是想试一试我大明的底线,看看我们皇帝的脾气如何。要说大规模的战争,他现在还不敢发动。像这种人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他必将养精蓄锐,充实自己部落的实力,然后再进犯我朝。如今,他刚当上太师,必然要在部落里树立威信,以免大权被名义上的头领脱脱不花汗夺回去。所以,今冬,我们要加强防备!”
“好!我没有看错你,你对瓦剌的分析头头是道,很合我意。我也是这样想的!”汪大人捋捋胡须,笑着说道:“依你看,怎么加强防备呢?”
柴宝臣沉思了一会儿,答道:“简单说就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这是柴宝臣读历史时看到的,在后世万历年间,明朝对蒙古策略开始转变,以贡市贸易加以怀柔笼络,时时刻刻都要加紧提防,内修战备,随时战守。柴宝臣接着说道:“经济上贡市贸易,这个可以有,它是施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军事上,我们要加强防御和围剿,让蒙古的小规模骚扰抢劫不能实现,瓦剌如果大举进犯,我们不要轻易和他们交战,坚壁清野,使之野无所掠,他们牵连日久,补给跟不上,又不能以战养战,锐气受挫,自然就回去了。”当柴宝臣将后世兵部的建议讲出来后,汪大人眼睛一亮,感到实在是太精辟了。
“好,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没想到你的眼光这么宽广。这样吧,今天我们先谈到这里,你刚才说的这些,我要写进奏折,呈报兵部,请求准以施行。”
柴宝臣一开始说这些,心里也是直打鼓,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他在史书上看到的,没有经过当下的实际情况加以检验。听到汪大人对自己赞不绝口,他知道自己肯定说对了,古代历史教材诚不欺我,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