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万宗安如约而至。
梁融静静看她一眼,伸手请他坐下,示意观宇去旁边等候。“我与先生,多年未见,想不到再相逢,竟然是在此地。”
梁融也曾经是万宗安的学生,只是他太顽皮,受不了万先生约束,所以万先生最后就成为了他大哥的老师。
父皇未曾登帝位之前,太子跟皇帝的关系还没有如此微妙。万宗安从没有明确表示过站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
而今,皇帝跟太子的关系,已经让世人渐渐察觉。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万先生竟然靠近了皇帝。
明明他应该是大哥的老师,也该是大哥最亲近的幕僚。
万宗安淡淡笑一声“是殿下贵人事忙,微臣一介教书匠,哪里敢去打扰殿下。”
君子如竹,清风拂面。
曾几何时,梁融非常不屑万宗安,觉得他不过是个迂腐的读书人。不论大哥如何劝说,说万宗安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先生,让梁融对他多加尊敬,梁融就是不屑一顾。
而今再相逢,梁融不再是从前的梁融,万宗安也不再是从前的万宗安。梁融心中,却对这个万先生,起了一丝莫名的尊敬。
“先生笑话我了,我不过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如何比得上先生,心怀天下。”梁融淡淡笑着,回应万宗安的恭维。
不过一个呼吸之间,梁融的声调就变得犀利起来“不知先生,到底因何来到许容。”
万宗安并不急着回答他的话,而是自顾的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他抬眼看看这小院,又看看天上圆满的月亮,轻笑道“古人常用月亮,来形容人间的悲欢离合,年轻的时候不懂,但经历了生死离别,这句话的感悟,又恨不得从没知道过。”
梁龙顿住,万先生话里的意思,是意有所指。
“殿下问我为何来许容?”万宗安轻笑一声“我离开王都之时,殿下不就已经知道,此时此地,又何必故作糊涂。”
梁融当然知道万宗安为何来许容,事实上,梁融一直都有派人跟踪他。太子是跟父皇的关系如此微妙,他又是父皇的人,梁融如何会没有戒备?
梁融一直都知道,他奉父皇的命令,在大越地界的各个地方,寻找可用之人,这些人会形成一张暗网,被皇帝当做人才储备。待到可用之时,用来取代太子的人,取代朝廷上那些反对皇帝权力的人。
原本梁融并未放在心上,那些所谓的可用之才,在他而言,不过是一些,黄毛小子。可自从万宗安在许容出事,这后面牵扯的一连串事件,让梁融开始担心。
担心汾王跟万宗安联手,担心他那愚蠢的父皇,会中了汾王的计谋,担心他的父皇会因此对大哥痛下杀手,更是担心从此以后整个大越风雨飘摇。
那不是他所期待的,更不是他大哥所期待的,他的大哥心中渴望的是恢复大越的太平盛世,想让大越走向辉煌。
他相信他的大哥会如翁翁所言,会是古往今来,一代明君,他能将整个大越,带入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渴望看到那一天,也渴望跟他的阿离,在那样太平安稳的世道,过逍遥快乐的日子。
所以他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个可能。每一个阻碍他大哥登上帝位的人,都是他的敌人。
“先生言重了,我哪里知道先生的目的。离京之前,父皇让一定要多多关照先生,父皇得知先生遇到刺,心中担心万分。好在先生平安,父皇才安心。”
梁融打哈哈,并不承认自己对他行踪的知晓。
万宗安深深看他一眼,微微一笑,不去戳穿他的谎言。“殿下特意让我前来,应该不只是问我这些事,你有话不妨直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
万宗安很坦荡,坦荡的让梁融看不出任何疑点,但越是如此,梁融心中越是不安。他不惧怕精明狡猾的敌人,却惧怕那些坦荡荡的目光。
能够一眼让你看穿的人,要么是真的干干净净,要么,是已经深不可测,你丝毫看不出任何波澜。
万先生显然是后面那一种。
“先生坦荡,那我也就有话直说。”梁融收起笑容,端正问他“先生可愿意告诉我,当年你跟何先生因为何事离开朝廷,是不是因为绛途镇的事?”
提到蒋绛途镇这三个字,梁融明显感觉到,万宗安的神情有些变动,就像是完好无损的瓷器,突然有了裂缝。
他垂眸看向万宗安的手指,只见那只握着茶盏的手,微微有些抖动。
好一会儿,万宗安才平静下来,直视梁融。“殿下可知道,太祖为何将张公的匾额挂在书院?”
万宗安回应,让梁融出神。他竟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实在出乎梁融的意料。
“先生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梁融不动声色,等待万宗安揭开谜底。
万宗安既然开口说起这个话题,就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说。当初第一次跟何先生见面,何先生就跟他提起过这段事,但事情的原委何先生并没有细说,谁知如今,万宗安再次提起了匾额的事。
为什么他们一个两个,都提起太祖皇帝做的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甚至在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身为皇室子弟,他从没有听任何人提起过太祖皇帝对张孺年的态度,所有太祖皇帝的态度,全部来自于人们的臆测,太祖皇帝甚至从没在公开场合谈论过张孺年。
没有唾骂没有赞美,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这个名字,他似乎只有一声叹息。
“人们都以为太祖皇帝亲手杀了张孺年,才得了天下。可这世间甚少有人知道,太祖皇帝跟孺年曾经是同窗好友,更准确的说是一同游学相识。”
万宗安看一下眼头顶的月亮,开始聊起这段往事。
百年以前恰逢乱世,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人人都想当皇帝,稍微有点势力的,都自立山头,称霸一方。
前朝末年造成的混乱,致使天下整整乱了百余年,百姓民不聊生。这期间,中原大地上,产生了大大小小许多皇帝,可这些皇帝没有一个在位超过十年的。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是世人对于战乱的形容,人们宁愿在太平盛世做一条狗,也不愿意在乱世之中做一个人,可见这乱世对人而言有多可怕。
各方势力,分分合合,天下乱的太久。久到人们苦不堪言,一心盼着能有一位明主站出来,结束这战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太祖跟张孺年,便是在此时长大的少年。两个年轻人,一个好文一个好武。但乱世之中,多会一些本事,总是好的。
两位少年遵循家长的命令,一边习惯文,一边习武。
大概是天意,两个从不曾相识的少年,因为一桩事,居然相聚在许容。
百年之前的许容县,现并不是现在许容。它的城池比现在要稍微小一些,但是这里有一位大儒。
这位大儒开坛讲座,引得天下学子纷纷前来学习观摩。太祖跟张孺年,便是因为这件事在许容相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