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神情自若,开口打断道:“司礼监这边,多次派人过来,传陛下口谕,甚至服侍陛下的王太监,都亲自跑来一趟。
朝野间的舆情,多关注在这件事情上,若他们没有做违法乱纪之事,那本官肯定不会错判。
关键牵扯到层面这么多,有成国公在旁坐镇,本官这心里也算有些底,若成国公不想掺和此事,那唯有去内廷请旨了。”
“……”
朱纯臣伸手想说些什么,只是这话到了嘴边,却怎么都讲不出来,孙传庭的态度,叫他明白一点,只怕被抓进顺天府大牢的人,包括先前那批抗税的商贾,都不会有好下场。
若只是力挺英国公一脉,促成一门两封爵之事,朱纯臣并没有什么压力,毕竟英国公一脉能做成的事情,那别的勋戚也不是没希望。
不过锦衣卫、神枢营、忠勇军这次,集中抓捕李家各房,还有不少的官绅,这便牵扯到别的层面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以李如桢为首的不少人,被押进了诏狱中,是否与正在督办的袁案牵扯,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明末的政治局势,向来都是复杂化,多样化,往往一个风波,就会牵扯到别的事情上,常会拔出萝卜带出泥。
见朱纯臣陷入沉思,孙传庭眸中闪过一道精芒,心里却暗暗道,原本崇文门抗税一事,陛下一直都在暗中布查。
朱纯臣当前这种反应,必然是私下有人找了他,说不定两次抓进顺天府大牢的人,牵扯到了在京勋戚。
就当前暗潮涌动的朝局,朝中大臣和勋戚的关系,被陛下挤成了对立面,不过陛下这次真可谓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
其实朱纯臣觉得事情难办,不想过多牵扯其中,但对孙传庭来讲,他又何尝不是这种想法呢?
虽说孙传庭得崇祯皇帝重用和信任,在国朝动荡,建虏进犯大明之时,被委任为顺天府尹,但他终究不是活在真空下。
自闹出这样的风波后,就有不少人的书信、请谏,送到了顺天府衙这边,但随着了解的情况增多,孙传庭却越是稳重的多。
被崇祯皇帝钦定坐堂旁听的朱纯臣,别想着能躲过去,甚至他还以人手不足为由,将九门提督府拉了进来。
真想在大明做些实事,就必须要会审时度势,不能将压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不然形成的反扑之势,将会压倒!
“成国公……成国公?”
孙传庭站起身来,看向朱纯臣开口道:“眼下锦衣卫、神枢营等处,皆将嫌犯移交到顺天府大牢。
在审案之前,我们先提审几名主要嫌犯,将先前已审的那批商贾所供罪状,与之并到一起吧。”
沉浮在宦海多年,但凡有些政治嗅觉的官员,都清楚商贾的角色,能做大做强的,能有些家底的,多半都是有靠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