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位老干部曾经担任过宁县的副县长,在四年前退了下来,张则成之所以能从当初的一个村民小组长一步步被提拔到正科级的领导岗位上,就是缘于这位老干部的悉心栽培、提拔。
正是通过这位老干部,赵长天了解到了张则成的一些情况。
张则成至今还住在农村,一大家子近十口人,却只有三间瓦房。
张则成的老婆是一个瘫痪在炕上的残疾女人,他老婆是在大前年上山砍材的时候摔断了腿,本来,如果有足够的治疗费用,大约是三万块左右,是可以治愈的。
但是,张则成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能借的也都借了,也没有能筹到那些钱,最终导致了他老婆的残疾。
他的大儿子前年中专毕业,在农村的一所小学做教师。
他的大女儿去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小女儿刚上高中。
张则成的岳父、岳母,也都上了岁数、身体不好,需要常年打针吃药。
可以说,张则成的家庭负担非常重。大儿子毕业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条件才稍稍改善了一些。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赵长天对张则成产生了一些兴趣。
一个正科级的干部,居然因为三万块钱的医疗费用而导致老婆残疾,中专毕业的儿子只能做小学教师,而高中毕业的女儿连一份工作都没有。
这说明了什么?
姑且不论张则成的能力如何,光是这些情况反映出来的一些本质上的东西,就足以让赵长天重视。
在对张则成关注之后,赵长天通过那位老干部、以及其它一些渠道仔细了解了张则成过往的一些工作经历。
结果,了解到的情况,有了令赵长天感觉震惊的发现,令他震惊的不是张则成在工作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
上一次人生中,赵长天听说过孔凡森等官员的事迹,那个时候,他认为政府大力宣传孔凡森等人,是政府出于政治需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渲染,与事实应该有一些出入。
在他原本的观念中,是人就会有私心,那种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干部是不存在的。
但是,当赵长天通过自己的渠道切实了解到张则成的事迹后,他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绝对了,现实中的张则成几乎就是类似于孔凡森那种官员的翻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在未进入仕途之前,对于张则成这样“有点傻”的干部,赵长天也许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听说过也就算了,不会给予太多关注。
可在走上仕途之后,随着对官场的了解越来越深,随着思想上一些观念的转变,赵长天却清楚的知道,张则成这样的干部非常非常难得,犹如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在赵长天看来,如果用好张则成,将会在下一阶段关于农村工作的布局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赵长天的规划中,有一个“建设新农村”的庞大构想,其重要性丝毫不低于新城区建设。在昨天由他主持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他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这一口号。
实际上,这个构想,早在昌县担任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的时候,赵长天就有了初步的想法,到宁县任职后,这个构想日益的完善起来。
之所以从前一直没有实施这个构想,是因为他觉得时机还未成熟。
他很清楚,如果要推行这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庞大规划,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赵长天对宁县具有强大的掌控力。而且,还需要一个能让他信任、放心的执行者。
在发掘出张则成之前,赵长天曾经考虑一些干部,诸如郭林、张乔、周小林等人,都曾经列入过他的考察视线,但遗憾的是,这些人都不符合他的要求。
当然,张则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距离赵长天的要求也还有一些差距,但相比于其它人,无论是他农业局局长的职位,还是他的工作作风和在民间的影响力,
张则成已经是当仁不让、最为合适的人选了。
此次下乡,将是赵长天在启动“新农村建设”前的最后一次考察工作,带上张则成,也是要向他面授机宜,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第一批启动的四个乡镇,能否迅速打开局面,将涉及到全县农村工作的大局。
赵长天的思绪由张则成身上转到此次要考察的四个乡镇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