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则望着梅娘,神情既惊喜又激动。
“二妹,你都长这么大了……”才一张嘴,女子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梅娘略想了想,方笑着打招呼。
“姐,姐夫,你们怎么来了?”
这两个人正是原身的大姐武娟娘,大姐夫韩向明。
一听到这话,男子黑黢黢的脸庞就变成了黑红色,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似的。
武大娘擦干眼泪,招手叫梅娘过去。
“梅儿,过来坐下,娘慢慢跟你说……”
原来韩家本是京城西郊的农户,韩向明是独子,父母早亡,直到二十岁上才娶了娟娘。
按理说娟娘是京城中人,原不该嫁到城外去的,可武家穷得要靠卖烧饼糊口,全家只有武大娘一个寡妇撑着家,下面又有一群弟弟妹妹,谁都不想惹上一堆累赘,便没人肯上门说亲。
武大娘舍不得把娟娘送去富贵人家做奴婢,又不肯许给人做妾,好不容易听人说起韩向明,她想着韩家虽穷,家中却有几亩地,又没有公婆要伺候,对娟娘来说倒算是一门不错的亲事,便把娟娘嫁了过去。
好在韩向明是个性情老实的,又勤快又能干,对娟娘也好,小两口过了几年日子,前年又添了个儿子,一家三口的日子也算得上和和美美。
本以为娟娘总算能过上安稳日子了,谁知前不久西郊下了场冰雹,将韩家的庄稼打了个七零八落,今年的收成算是完全泡汤了。
娟娘两口子愁得睡不着觉,眼看着到了六月,再种什么也来不及了,到了秋天打不上粮食来,一家三口这一冬天可怎么过?
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武大娘托人捎了口信过来,问她家怎么样了。
两口子一合计,地里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还不如抱着孩子进城来投奔娘家,两口子在城里寻些活计,攒点儿钱,好歹把这大半年熬过去,明年再作打算。
于是两人把家里东西收拾收拾,托给邻居帮忙照管,便带着儿子进了城。
自打听说西郊下了冰雹的事儿,武大娘就日夜悬心,这回见小两口抱了外孙投奔过来,又是心疼又是怜惜,忍不住就哭了。
听完前因后果,梅娘这才明白,韩向明为什么一看见自己就这么紧张了。
俗话说,人若一求人矮半截,尤其这个时代,男子本就该赚钱养家,如今连自己妻儿都养不活,反而还要来投奔妻子娘家,哪里还能直得起腰说话。
她忙说道:“姐和姐夫难得回来,一路辛苦了,先好好歇歇,找活的事不用着急。”
见她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娟娘夫妻俩才松了口气。
刚才听武大娘的意思,现在家里的事都是梅娘说了算,她还担心梅娘会赶走他们。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娟娘自己过不好日子,回来拖累娘家,被娘家嫌弃也是正常的。
现在梅娘不但不嫌弃,还张罗给他们倒茶喝水,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情形,娟娘才放下心。
她看着梅娘忙里忙外,笑语晏晏,不禁有些感慨。
真没想到,当年那个黄毛丫头,现在居然出落得如此清丽,更没想到才几年的功夫,梅娘竟然变得如此聪明能干了。
屋子里本就小,梅娘一回来,韩向明就不好一直坐着不动,他起身去翻包裹,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
“娘,这些是我们带来给小姨小舅他们当零嘴的,这是栗子干,这是核桃,还有果子……”
一听说有吃的,武兴就来了精神,连忙跑过去,借口帮大姐夫忙,然后一会儿吃个栗子,一会儿砸个核桃,惹得武大娘又是一顿骂。
正说着话,里屋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
娟娘连忙站起来,快步往屋里走去。
武大娘对梅娘说道:“八成是小石头醒了。”
很快娟娘就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出来,被娟娘哄了几句,小石头已经不哭了,只是还靠在娟娘的肩膀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武兴见他出来,就拿了块核桃仁去逗他。
“小石头,看二舅舅手里拿着什么?你闻闻香不香,想不想吃?”
没想到武兴不逗还好,一说到吃,小石头就皱紧了眉头,一副要吐不吐的样子。
娟娘轻轻拍了他后背几下,对武大娘等人说道:“这孩子昨日坐了一整日的驴车,就有些没精神,昨儿晚上我们住的西城的大车店,又被牛马的味道熏了一夜,今天早上他就吃不下饭,没事儿,歇两天就好了。”
“什么,小石头一整天都没吃饭!?”武大娘一听就着急起来,“这么点儿个孩子,不吃饭可怎么行呢?小石头,你跟姥姥说,你想吃什么,姥姥这就给你做去!”
小石头只是呆呆地看着武大娘,看了一会儿又把头扭过去了,一副很难受的样子。
云儿小声问道:“小石头喝不喝水果茶,酸梅汤呢?”
梅娘摇摇头,说道:“他一天没吃东西,这会儿肚子是空的,再喝这些东西会更不舒服的。”
她上前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见他并不发烧,只是神情萎靡不振,才稍稍放了心。
“娘,姐,小石头可能是脾胃不适,你们带他去周医婆那儿瞧瞧,我给他做些好克化的东西吃。”
武大娘连连点头,转眼又想起了什么,犹豫道:“那这烧饼怎么办?”
马上就要到卖烧饼的时辰了,要是不做烧饼,晚上卖什么呢?
武鹏听了忙说道:“娘,我知道周医婆家在哪儿,我带大姐他们过去吧。”
武大娘就给了武鹏两小串钱,让他带娟娘他们过去,韩向明抱起小石头,跟着武鹏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