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平原君赵胜如此说法,那少年赵王丹面上浮现出了一丝忧色,他看了看大将军赵括,试探着问道:“魏国那头,不知大将军作何想法?”
赵王丹之所以有此一问,乃是因为当年赵魏血盟,乃大将军赵括一手促成。魏国这个盟友乃是赵括用非常手段,硬生生从秦国的怀抱里拉过来的。赵魏之间的盟约是否稳固,无疑这大将军赵括最有发言权。
听赵王丹如此发问,大将军赵括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个道貌岸然、其实内心猥琐至极的身影,赵括略略一想,拱手向赵王丹回道:“我王勿忧,赵括断言,我赵魏血盟稳固的很,呵呵——此事便落在那魏国丞相须贾的身上。”
“善”赵王丹稍稍放下心来,接着对赵括言道“当此非常之时,赵魏血盟还是要稳当些好,此时就交由大将军赵括一手安排了”
“须贾?这魏国真是小人当政乎?”就在赵括拱手应诺的时候,那平原君赵胜眯眼沉思着,他想起了那被魏王闲置的姐夫、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此刻郁郁寡欢的模样,心下不禁恻然。
大将军赵括望着平原君沉思的模样,忙向着平原君赵胜略略拱手,笑言道:“此等邦交事务,本属平原君之职权,赵括此为算是越俎代庖了,呵呵——”
平原君赵胜本来心底稍有不快,但是见赵括如此开诚布公的说法,他要是再不表个态,可就显得太过小气了。平原君赵胜可不是小气的人,只见他捋了捋浓密的长须,笑呵呵地言道:“大将军,我等同为赵国王室宗亲,同为我赵氏之国操劳,大将军能为本君分忧,本君倒也乐见其成”
平原君接着言道:“信陵君乃仁义之人,大将军派人去大梁时,可去探望此君,或可有所助益。”
大将军赵括闻言,忙重重地顿首。信陵君魏无忌这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强人,赵括自穿越以来可是从未谋面。此时脱不开身的赵括心底想着,待来日能与这信陵君一叙,倒也是件快事
“善如此一来本王无忧矣”少年赵王丹那面色的忧色渐渐消退,当即君臣三人定下了重启“三晋老盟”的决策、尽速驻军上党的决议。
赵孝成王三年仲秋,得到韩王肯定的答复后,赵王丹派遣赵国上将军廉颇亲自率领大军十万,隆隆开向那韩国上党山地,直奔上党郡的治所壶关而去。
郡守冯亭率领将士吏员,在壶关北门外郊礼迎接。廉颇当场宣布了韩、赵二王联名签发的诏令:上党郡一应军事防务,全权交予廉颇统筹调度,郡守冯亭协助廉颇,负责安定上党郡韩国百姓之波动之民心。
紧接着,平原君赵胜又命上卿蔺相如从赵国输送来大批的粮草、物资救济上党的饥民,将上党因缺粮造成的恐慌,慢慢地平息了下去。
大将军赵括此行身担重任,署理上党郡十九城及各处关隘、要塞诸般军务交接,可以说大军驻防上党一大半的任务,全都压在了赵括的肩膀上。
主持军务的上将军廉颇,本就有着很深的偏见,他以为这赵括不过是接着马服君赵奢之威名,又靠着王氏宗亲的身份得到了两任赵王的宠信,这才登上了大将军的高位。对赵国群臣、百姓间传遍的所谓“天赋奇才之说”上将军廉颇有些不以为然。
即使当年赵括干脆利落地平定林胡叛乱的大胜,廉颇曾从其弟廉柱那里得到过盛赞之言;即使数日前赵括在朝堂上和平阳君据理力争,定下这占尽天下道义的助韩守上党之策。这廉颇依旧未改对赵括只会简上谈兵的偏见。
这次赵国十万大军驻防上党,廉颇是有意地把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赵括的肩膀上,他是要在一旁冷眼看看,这好为大言的马服子是否真的有兵家之才。
一连观察了数日,上将军廉颇对赵括的偏见慢慢地动摇了。大将军赵括干脆利落地和韩军完成交接和同时,又大刀阔斧地改善上党各处的防务,从兵员配置、守城器械的安放、粮草的调度,赵括安排得让廉颇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这一阵忙碌了大半月的时间,上党十九城的诸般军政事务总算大体就绪。上将军廉颇、国尉许历、大将军赵括这些日子里,是忙得马不停蹄,那感觉浑身的骨头恰似散了架一般。幸好这三位都曾率领大军征战,身子骨打煞得还算结实,若是换作蔺相如、虞卿那等文臣,怕是早就累得病倒了。
那日,赴过郡守冯亭的庆功酒宴后,大将军赵括选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向上将军廉颇郑重献言道:“韩军涣散疲惰,留驻上党险要徒乱军心,莫若遣至上党腹地及韩赵两国边境,专事粮草督运、秩序维持之烦琐事务。”
上将军廉颇意味深长地看了赵括一眼,对赵括此言,他心下深以为然,略略思索后,他当即下令:原韩国上党的五万守军,全部开出上党各关隘,转移至上党腹地至韩赵边境之间
下完命令后,廉颇对赵括言道:“善”
廉颇本就是拙于言辞、且眼界甚高之人,赵括能得廉颇一个“善”字的评价,着实不易。
和赵括一起布置上党防务的这日子里,上将军廉颇对赵括的印象大为改观。眼看着赵括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事务,神色肃然地指挥着十万赵军,其果决而不失刚毅,隐隐然已有大将之风度。
“唉——此子,已成大器,再也不是当年那只知夸夸其谈的少年了”上将军廉颇望着赵括那坚毅的面庞,心底不由得一声滋味丰富的叹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