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初步了解了巴克特里亚地区农业的特点:一是此地地广人稀,即使我汉镇有五十万人之多,周遭依然有足够的土地来开垦。所以但从耕地面积上考虑,这个不难。”
“二是此地光照充足,而且听说夏季热量十足,昼夜温差大。这样日照充足的气候,倒是有利于庄稼生长。”
“三也是最大的问题,缺水。巴克特里亚地区水草丰富,但也只是相对于其他草原来说。除了几条河流的沿岸之外,其余地区的淡水普遍匮乏,人畜饮用是够了。但用来种植粮食,则有所欠缺!汉镇目前的耕地都在河流两侧,但要开垦更多土地,就得向远离河岸的深处延伸,在那些地方种地,水源是一个大问题。”
“好!说的太好了!二兄,你真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
霍邯心里是一个大写的服,霍光的确是厉害啊!这才短短几天,就如此透彻的看穿了本地农业发展的优点和缺点。
霍邯又问道:“不过知道了优缺点,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霍光答道:“术业有专攻,我自己对于务农之事,也属一窍不通。但是我在地方上任职期间,曾经认识了一位农官,他很有能力,特别是在农业技术方面,堪称是国之大才。”
“原本在回到长安之后,我是打算把他也提拔进中央的,可后来我自己在朝堂之上也多有不顺,这件事也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据我所知这位农官也来到了这里,这样正好,农业方面的事情,我就打算委托他来协助我了。我问过他一些问题,不过他回答说要先在地里摸索几天,才能想出路子。”
听霍光说这农官是国之大才,霍寒不禁也对他产生了好奇心,究竟是哪位大神可以让霍光如此称赞,并念念不忘啊!
“他是谁?我看看我认不认识。”
“他的名字叫赵过。”霍光答道。
“赵……过?”霍邯在脑海中搜了一圈,觉得这个名字的确是有点印象,好像是汉朝的一位农业家?但是太具体的情况,霍邯也就不清楚了,毕竟这种知识还是很偏门的。
虽然赵过在历史上的名气不是很响亮,不如贾思勰、陈旉、徐光启、王祯等农科大神,但实际上赵过是一位全能科技型人才,对于整个中国早期的农业有非常大的影响。
赵过在汉武帝末期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当时的大汉已经风雨飘摇,多年的南征北战和大兴土木,大量劳动力死于沙场和工地,贫苦民众纷纷逃难疏于农业,大汉国库空虚,朝野混乱。
赵过上任之后,在农业生产动力、技术和工具三个方面的都有突出的贡献,发明推广了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大汉情况的代田法,又研发出了新的农具如耦犁和耧车等等。
此外,为了鼓励和带动百姓用代田法和新农具,赵过又在京畿地区命令县、乡长官、三老、力田等地方官吏带头学习。
这些基层父母官员学习了代田法和新农具之后,又把这些知识传授给老农,再步步推广,让代田法推广到了河东﹑弘农﹑西北边郡乃至居延等地。
在汉武帝的全权支持之下,年过五旬的赵过终于彻底释放了自己的才能。短短两年的时间,整个大汉就焕然一新,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态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