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说到“痞说历史”和“正说历史”到底哪个好,哪个才是正确的。
反倒是林霄这个始作俑者,却是变成了小透明。
随着争议越来越火爆,参与进去的各路学术界人士,评论家,名人等等,一时间,竟然再一次推动的历史热。
本来各方人马你来我往地,大家互相辩论,反倒是没有涉及到林霄本人,林霄也乐的清净。
可是,他想清净,任凭他人评说,但是别人可不这么想,作为始作俑者,你能逃得过去?
西周大学历史学教授冯之远专门就《明朝那些事儿》和时下的“痞说历史”热写了一篇评论。
近期因为一个歌手,一个非历史学术学者在网络上大谈明朝历史。
在古代,治史者,是史官,历史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编撰的,一个歌手,好好唱你的歌就是了,跑来说史,竟然还有那么多人追捧,认为,他为历史学术界趟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在我看来,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荒诞的事情,正是世风日下的写照。
当今时代,人人浮躁,处处是快餐,开历史的快餐者,林霄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
只是没想到,连当今学术界的很多年轻人竟然也都开始浮躁起来,到处都是加快脚步,开历史的快车,这对于历史的研究是有问题的,是需要坚决抵制的!
现在对于明朝历史讨论火热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明朝的那些事儿》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社会热潮,其实质是什么?
我觉得就四个字:“痞说历史”。
将原本严肃枯燥的历史,用痞子的语言述说,再加入强烈的个人感情,迎合最通俗的心态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会火的原因。
可是学术著作本身就是要严谨性,要客观,要站得住脚,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态度!
不错,许多人说《明朝那些事儿》还是比较尊重基本史实的,可是实际上呢?
他不过是摊开几本明史和其他各种史料,看一段,然后将之翻译成“痞说历史”的风格,抖几个包袱,加入一点个人的主观臆断,夹带一点私货,逗引各位看官一乐,充其量,他(林霄)至多也不过是一个历史的翻译者而已。
可是好好的历史为什么要痞着说?
真正的治史者哪个不是严肃,客观,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史书当中的文字,再来看《明朝那些事儿》,首先,语言就很不靠谱,很不严肃,很主观,可以说林霄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头,《明朝那些事儿》却正因为如此,才火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会火,痞说历史会被一些人评价成历史学术界的新方向,这个现象背后体现了整个时代的浮躁。
可叹人心浮躁,世风日下,踏踏实实坐下来搞些个真东西的越来越少,虽然这有客观的原因,但是他(林霄)也难辞其咎。
林霄也没想到,因为《明朝那些事儿》竟然会有人会这么上纲上线,居然把自己说自己开了个很不好的头,甚至上升到,难辞其咎的程度。
林霄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的,有句话我不知道当不当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