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薪火相传,人走艺绝,人亡歌歇’
王耀回去后把这十六个字写了一遍,又让四位先生一人写了一遍。
这五幅字摆在一起,确实是迥然不同。
大先生写的从容淡定,像是一个超脱世外的旁观者。
启功先生写的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带着一丝虔诚。
胡从无先生写的有些生硬,铁折金钩,铿锵有力。
金闻声先生则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王耀写的内敛,但是又有些锋芒,但是比起前面四位,多了一种活力。
十六个字,五种完全不一样的意境,让王耀感触颇多。
把字贴在墙上,王耀看了半个钟头,也没吃饭,回房研究《资本论》去了。
“这小子又受什么刺激了?”大先生疑惑的问道。
“穿了身龙袍,可能把自己当成皇帝了。”启功先生轻笑道。
“龙袍?跑影楼去了?还真无聊啊这小子。”金闻声愣了下。
“可不是一般的龙袍,那衣服我看着都肝颤,绣工不说,全金丝,银线缝制,上面至少有两百颗宝石,群芳逼人啊。”启功先生大笑道。
“哟?这是要复辟啊,哪家的人才?”大先生笑着打趣道。
“有一户给当年太后娘娘缝龙袍的沈家,沈寿家,您听过吗?”启功先生笑道。
“哦?有印象,是不是送国礼哪家?”大先生想了想。
“嗯,那家的孙女绣了一件金缕玉衣,名叫‘天佑苍生’小耀穿了一回。”启功先生笑道。
“这么大的魄力?”胡从无惊呼道。
“放在过去,这脑袋不用要了。”大先生笑了笑“不过这天气马上见冷了,我有点怀念我的暖炕了。”
“这书才整理五分之一不到。”启功先生推了推眼镜。
“我看电视上好像有个叫空调的东西,很先进。”大先生笑呵呵的说道。
“嗯,明天让他去看看。”金闻声反应过来,点头说道。
转眼间进入了十一月,气温明显变得清凉了许多,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对于温度格外敏感,听了几位先生的抱怨,王耀赶紧去买了几台空调,花了他两万多,但是为了几位先生的身体,这钱倒是值得。
《武训传》现在几乎是整个杭城的娱乐活动,不止是杭城,连其他周边地区的人都开车来看,场场爆满,王耀小瞧了之前那些草台班子的人数。
统计上来,在30到45岁之间的壮年演员多达一千多人,虽然有些多年不登台,但是基本功都没有落下,刘云清分了十个组,让他们轮番演出,这样原本的演员就能得到休养了。
这小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至少5组演员登台演出,观众人数保持在了8000人次所有,而且分大小场,票价也不一样,越来越专业化了。
再加上有吴天来的商业管理化模式,观众体验也拉了上去,同时剧场的额外周边业务也同时开展起来,比如跟电影院同步的零食服务,还有各种印着王耀画得卡通版武训故事的唱词书,每一本卖十块钱还一天都能卖出去几千本,利润可观。
刘云清还准备出一些武训的手办,正好剧团有一位演员,家里以前是做面人手艺的,这些都是吴天来仿照欧美和东瀛文化产业学来的。
王耀还笑称这些周边比戏票赚钱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