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革新突破
电影被誉为世界七大艺术形式之一,而它才出现100年,相比较文学,建筑,戏剧,音乐,美术,舞蹈这些伴随着人类发展以来的艺术形式,还是一个刚出生婴儿。
但是却是一个出生就强大的巨婴,因为电影包含了其他六种艺术形式,容纳成一体组成的一种工业时代新型艺术。
电影像是一个大杂烩,把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细分和整理,然后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刺激观众的大脑产生其他共鸣的情绪,然后延伸到内心深处的思考。
从局限上来说,它不如文学,如果电影是一颗参天巨木,那文学就是一整片森林,电影再深刻,也不会有文字那种深入骨髓的力量。
在美术上来说,电影是结合了美术的部分层次的集合,而且跟静态的图像来比较,动态的图像总是让人的心思无法沉浸下来。
戏剧的表演是从真实中制造梦境,打造出四面墙,来让观众客观的理解,但是电影里的表演是通过剪辑拼凑,在梦境中制造一种真实。
所以戏剧演员在演戏的时候,要入戏忘我完成梦境,而影视演员需要在表演的过程中,把入戏的尺度拿捏的有分寸,因为太过浮夸会让观众出戏,太过真实又缺少戏剧性。
但是电影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把其他形式的艺术包容到自己体内,然后呈现出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不同于文学,美术或者戏剧等其他。
但是大多数人都同意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在电影中导演就像是上帝,指引着影片和演员的发展,所以一个好的导演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很关键一部。
剧本和演员也是一样,但是如果都跟《霸王别姬》那种过硬到不行的剧本一样,那么就算是换了陈恺歌,这部电影一定也会成功,因为剧本太丰满了。
但是《霸王别姬》的原著是香江著名作家李碧华写的,这位作家的文笔在香江文坛鼎鼎大名,而且为人低调,至今也没人在公开场合见过她,但是她的作品却广为传唱在两岸。
其中徐克徐老怪导演的《青蛇》,方令正导演的《川岛芳子》,关锦鹏导演的《胭脂扣》都是她的作品,这些电影在龙国电影史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这些电影换另外一位同等级的导演来拍,一样都是成功的电影,因为剧本太丰满了。
但是张艺眸现在原创的这个剧本不一样,可以说这个剧本的故事在王耀看来,很单一,如果在情节类电影题材,这个本子就是不合格的,但是由于丰富的纠葛和人物关系,还有表现的深层次映射,让这个本子丰满了起来。
王耀看过张艺眸其他的电影,对于他的电影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画面,尤其是一些定格的画面,每一帧都带着从华夏大地延伸出的诗意,还带着他故土秦地的黄土风情。
所以对于这个发源于张艺眸故乡的题材,王耀是万分期待的,因为张艺眸就是秦国人啊。
但是剧本这过了,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就真的是导演的艺术了,一个不算成熟的本子,能否拍摄成功,导演要占有百分之60的重要性,剩下的是配乐和演技。
在拍摄电影之前,会先画分镜头,这样能够确保拍摄框架和布景需求,王耀看了那几个同龄人画得分镜头,觉得确实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至少在视觉上,要是真的能还原,那一定很震撼。
但是张艺眸和两个编剧因为意见不合起了争执。
这部电影张艺眸野心勃勃,想要开创一种属于国内电影市场的新题材,所以他要打破龙国传统电影叙事那种单一表现形式,把主角的功能弱化,让故事突出。
这种方式是吸取了九十年代西方世界流行的多视角,分段式叙述,以不同的视角身份描述同一条故事主线,这种方式给观众一种多元化和开放式的体验,让故事更加突出和活跃。
这种叙事形式主要是产生于西方早起的意识形态,辩证主义,在西方哲学思想中“真实”和“体验”互相辩证,多视角,多方位的反复推敲辩证一件事情,俗话说就是绕圈子,一圈又一圈,让人混淆自身主观判断,转而客观判断。
从单一思考一件事情的个体,到思考整个群体的联系。
但是这种尝试对于国内观众是一种考验,这就像是选择题一样,以前的龙国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只有一个选项,但是这种选项,让观众一下子多了无数种选项,如果稍微在描述和叙事上出现问题,就会让这个故事崩盘,变得零碎不堪,那么这个电影就是失败了。
习惯了东方传统思维方式的观众,对于这种融合了西方式思维的表达方式,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的混乱的,就会让很多观众产生云里雾里,看不懂的感觉。
几个编剧都是国内顶尖的老编剧,坚持认为应该保守一些,不能步子迈得太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