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
梁氏将要将李秉常幽禁起来!
所以宋朝以为是一次难得的大好时机,大军入侵。
然而现在王巨却说是假像,并不是大好时机。
“韩兄,你还没有弄明白,蜀国与南唐亡就亡在君臣昏庸,日夜欢乐,百姓对其失望,而且承平时久,不习战斗。至于南汉更是国主暴虐,甚至许多百姓巴不得我朝大军早日南下。然而后汉不同,虽然太祖二伐后汉时,后汉国内政局不稳,可对百姓还算是仁爱,又夹在辽宋之间,百姓剽悍,所以国小民少,却挡住了我朝三次攻伐。”
“子安,你说的是民心。”
“正是民心,民心所向,能习战斗才是国家根本。大理也是如此,高家把持朝政,以至政令出多门,国家缺少凝聚力,又久未没大型战事,虽然一些部族相互攻伐,但那几十人的战斗能与军队的战役相比较么?所以就是没有高杨之乱,我也能拿下大理。只是因为有了高杨之乱,我拿下大理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小。现在西夏也是如此。”
“然而西夏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
“西夏百姓生活困苦,难道我朝缘边地区百姓不困苦?如果缘边地区百姓的生活水平都能有我在庆州大捷第二年的样子,不用交战,西夏就会有许多百姓逃亡到我朝了。可惜不是,就连庆州这几年也渐渐倒退……因此无论我朝如何繁华,他们所看到的宋朝百姓生活,与他们差不多。但我朝年年向他们交纳岁赐。无疑也在隐形地替他们培养着自信心。虽然可能西夏政局会大变。然而民心不失。只要民心不失。我朝伐夏如何能成功?”
“难怪子安让我经营了多年贺兰砚。”
“正是,只有百姓完全失望了,伐夏才会变得轻松。”
“西夏不会如此强大吧。”张铨之有点不相信地问。别的不说,就说庆州战役吧,看上去西夏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那要怎么看了,如果在边境,发动我与章质夫所说的浅攻战役,我朝是占据着绝对上风的。如果深入到西夏内腹。想要一举歼灭,真的很难很难。除非我与章质夫再次联手,陛下再给我们三十万以上的精锐大军,提供充足的器甲、粮草、各项物资与钱帛,然后不进行任何干涉,并且还要举国配合,想办法稳住辽国。那么再加上这次政变,就可能会成功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云南路这两三年暂时还离不开章楶。缺少章楶,王巨将会缺少一个最重要的参谋,那么灭夏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
其次是赵顼也不会放心。
想一想如果将三十万精锐军队交给王巨。那么宋朝还能剩下多少禁兵?就是还有大量士兵,也多是战斗力爆到渣的拉圾军队。
如果万一王巨有不臣之心呢。
王巨是没有反意哪。然而赵顼如何能看穿王巨内心。
况且王巨还有那么多政敌,三人成虎,七嘴八舌一说,赵顼会不会动摇?
最好的例子,且看南方,王巨真的没有动用多少禁兵,只有几千禁兵,甚至征大理时,皆陆续撤回去了。所用的,都是在南方征来的土兵,在南方他们很厉害,可一旦到了北方,将会是一无是处了。
然而就是这样,赵顼也或多或少不大放心。
所以完全拿下大理后不久,就将王巨召回来了。
“不好……”韩韫终于回味过来。
如果朝廷以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大军伐夏,王巨必然去西北。但不可能让王巨统掌所有军队的,说不定就会分兵,王巨只掌管一路将士,或者总掌大局,然而会有许多掣肘的人。
就象现在朝堂上一样,老王对王巨不错,蔡张观望,吕冯略有些排斥,不过随着废罢市易法后,对王巨印象也扭转了许多。
因此无论孙固如何上蹦下跳,赵顼也不管不问。
这也是一种平衡。
就算能理解赵顼的心态吧,可在朝堂上搞问题不大,但放在前线搞,那真会死人的。
且看大非川薛仁贵与郭待封吧。
那么伐夏失败后,王巨就要承担主要责任了。
实际也未必会这样,但王巨既然决定了……总要给自己找一条理由吧。
“所以接下来我打算这样安排……”王巨徐徐说出他的计划。
对于王巨来说,这是一个让他内心无比挣扎的计划。甚至在他心中想,只有最黑,没有更黑。
可以说它是权利争斗中几乎达到了最黑暗的手段了。
但对于张韩二人来说虽然有些叹惜,却很正常。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大成功,就必须要有大牺牲。
因此叹息了好一会,张铨之说道:“虽然有些残忍,但它确实是一个良策。”
不过两人皆吃惊地看着王巨,行啊,没有想到大长公的那个养子居然是大长公主与王巨的亲生儿子,这事儿整的……
王巨还始终疏忽了一个人,西市城地区的禹藏花麻。不久后,梁氏杀死李清,将李秉常幽禁在离兴州城外的木寨,又斩断沟梁,使之不能与外界通音讯。禹藏花麻是李谅祚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听到后十分不悦,立即写信给熙州的宋朝官员,请宋朝共同出兵讨伐梁氏。
禹藏花麻手中也掌握着不少精兵的,这才使宋朝动了心思。
可惜王巨不知道了,否则又有许多操控的余地。
而且到发生时,王巨已经不在京城了……
东风始来。
不但东风来了,还来了一群人。
这一行人刚到京城,就被带到延和殿。
他们所过之处。许多大臣与太监皆对之侧目。
一是好奇。二是这群人可都是“有钱佬”。
同时各个重臣也被召到了延和殿。
虽然来的是一群海客代表。但商议的事也不小,几百万贯的收益,有一些消息灵通的人还知道每年会出产二十万两黄金,另外这么大地盘,听说有好几个宋朝面积大的地盘,几百万百姓,如何安排,都是让大家关心的。
许多大臣看着这十几名海客。又看了一眼王巨。
王巨站在张璪的下首,闭目养神,就象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一般。
赵顼先是问了一句:“诸卿家,你们现在如何管理彼岸的?”
这也要必须问的。
毕竟这么多人,总得有一个管理章程吧。
并且这个章程说不定就可以拿来借鉴。
其中一名海客开始回答。
大体上都说了,没有隐瞒,毕竟几个月后,朝廷可能就会派几名官员,到数个安置点尝试着管理了。
先说治理思想,也就是宋朝士大夫所说的祖宗家法。没有一个思想指导,管理就必然会混乱。
什么思想呢。政策上公平,律法上公正,商贸特别是关系到民生的商货必须要公道。
大伙听后也不是很惊奇,实际就是王巨所说的齐人嘛,至于后面所说的公道,无外乎就是王安石想要做到的事,设立一些国家机构调控物价,打击囤积居奇与各团行的垄断。
但这样想真错了,宋朝所说的齐人,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齐人,彼岸那是真正去努力的实施齐人。
接下来就是四级制度,村、镇、市、省。
这个大伙同样不惊奇,换成宋朝就是县州路,至于村,实际就是秦朝的亭长制度。
不过让大家惊奇地来了。
村镇选举制!
宋朝那来的选举制度?
几乎所有人都感到茫茫然了。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制度,那便是恩荫制度,如果各个官员想要让他们孩子以后也走上从政道路,那么必须从村开始做起。
先到一个村子当村长,经过数年,得到全村百姓认可,才能进入到镇,在镇的官职上表现得到百姓认可,也得到上面认可,再进一步选入到市级担任官员。这才是彻底的磨勘。
到了市级,离百姓太遥远,而且在这时代,这么大地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选举,那么只好让上面来任命了。
然而这一条制度不能说出来了,因为这无疑是在向一个国家进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