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美国之所以最后会挽起袖子下场,日本人的那场偷袭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归根结底,难道不是因为德国对阿根廷、巴西等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渗透引起了资本家们的警觉;难道不是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妨碍了他们在远东的利益;难道不是英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吗?
回过味来的约翰立刻端正了态度,仔仔细细地看起了多诺万给他的那份文件。良久,他才抬头问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次纽芬兰的会议,上面是想逼英国人在殖民地问题上做出让步,对不对?”
多诺万一翘大拇指:“没错。无论是埃及、印度还是伊拉克、缅甸,虽然目前都还保持着对大英帝国的忠诚。但不可否认,英国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都在下降。为了让各殖民地给帝国输血,英国政府正不得不放松对殖民地的管控。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年,英国的殖民体系就要步法国的后尘了。”
“但是英国与法国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约翰提醒多诺万:“法国殖民体系的崩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戴高乐在那搅局。”
为了获得法国各殖民地、海外省、海外领当局的支持,戴高乐的空头支票跟不要钱一样满天飞(如果不是许诺给予他们自治权的话,黑叔叔干嘛要帮戴高乐打仗)。逼得维希法国政府也不得不跟着放松对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约束。最近,双方的支持者还在叙利亚(目前还是法国殖民地)干了一仗,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了。你注意到没有,为了战争的需要,他们正在有计划地在一些殖民地扶持本地工业。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约翰当然明白这么做的后果。刚才阅读文件的时候,他就注意到,英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在埃及、尼日利亚、黄金海岸和印度新建了几百家工厂。这么做,虽然会在短时间里提高英国的战争潜力,但也会产生另外一个必然结果——催生当地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大量的产业工人和中产阶级市民。当这些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对宗主国的剥削产生不满,进而走上谋求独立的道路。当年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独立,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
“好吧,不过白宫这次打算做到哪一步?”约翰承认多诺万说得有道理。虽然他仍认为英国不可能这么早就做出让步。但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抓住实在是有些可惜。
“这注定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撕开一个小小的口子罢了。”多诺万狡黠地笑了一下,“白宫的意思能想借机达成一个关于战后国际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不需要具有约束力,只要英国原则上同意尊重所有民族在战后都有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并希望看到那些曾经被武力剥夺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就可以。”
先把“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这两面大旗扛起来再说是么,约翰会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在大西洋会议上应该做些什么了。这事做好了,对美国今后国际地位的影响不比参战小。只要自己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被当做弃子的可能性就真的是微乎及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