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博战场,大概是唐秋离缅北战役计划之中,最没有悬念的一处了,老成持重的唐秋生,用兵之道十分厚重,他率领着三个步兵旅和两个坦克旅部队,看着两个师团的ì军,几万名士兵,几百辆坦克,几千骑兵,轰隆隆的一阵烟尘,从昆羌直奔辛博而去。
唐秋生指挥的部队,兵力略多于ì军,坦克的数量则是ì军的三倍以上,至于旅属重炮团的大口径榴弹炮,更是超过ì军四五倍以上,在昆羌隐蔽的部队,沉不住气了,几个旅长,纷纷把电话打到兵团指挥部。
“司令官,这小鬼子也太猖狂了吧?四万多人,就敢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咱们干脆把这股小鬼子包了饺子得了,别的不用,就我们旅的重炮团,轰上他一个小时,保管把小鬼子打趴架了,”这位旅长,是地道的东北人,第一批上山的血手团成员之一。
步兵旅长们这样说,两个坦克旅旅长更直接,“副师长,就小鬼子的那个坦克还叫坦克?跟包上一层铁皮的拖拉机一& {}个样,我们两个旅,前后夹击,先干掉小鬼子的坦克,然后,冲击ì军的步兵,至于那些骑兵,活靶子,只要副师长给我们一个小时的炮火支援,这仗,我们坦克部队全包了!”
也是,这次充当先头突击部队的ì军久田战车旅团,装备的坦克,可是让军官和战士们开了眼界,除了一百余辆“伊豆”系列轻型之外,剩下的,都是半人多高、两米来长,就像是缩小了几号的坦克,坦克上没有火炮,只装备一挺重机枪。
战士们看着新奇,军官们也是不认识何方怪物?这种小坦克,就跟一个个包了一层钢板的屎壳郎似的,个头不大,动作却挺灵活,满地的乱窜,与dú lì师部队装备的苏式坦克相比,五六个不顶一个,唐秋生也是满脑子问号。
敢情,dú lì师的所有官兵,都没见过这样的坦克,“哎,老张,你说小鬼子能鼓捣出什么好玩意儿?就这满地乱窜的小家伙,一看就不地道,我说,一颗手雷就能炸它个肚皮朝天,要是咱们的反坦克枪用上,一枪还不打爆了?”军官和战士们议论纷纷。
当时,德岗战役还没有打响,接到苏鲁机动兵团的电报,唐秋离笑了,也不怪大家大惊小怪,ì本人的思维,有些时候很诡异,他们很喜欢别出心裁,这种小坦克,正式名称为步兵侦察突击车,乘员两人,不装备火炮,装备一挺重机枪。
作用是用来远距离侦察,和突击敌方阵地,是ì军军工部门,专门为适应东南亚战场和中国战场,而研制出来的,伊藤的部队,是第一支装备这种步兵侦察突击车的ì军部队,还别说,在中国战场初期,缺乏重武器的中**队,在这种小巧灵活的钢铁怪物面前,吃了不小的亏,轻重机枪子弹,对这种小坦克,没太大威胁,愣神儿功夫,ì军的小坦克,已经冲到阵地上了。
直到后来,中国士兵用血的教训,得出了经验,用炮火或者是集束手榴弹,一次就能干掉一半儿以上,中国战场中、后期,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型号的ì军微型坦克了,一是ì本当时的战争资源消耗殆尽,没有那么多的钢铁,再者,就是ì军高层发现,这种兵器,对中**队的威胁,ì益减少。
在东南亚战场,这样不到两吨重的微型坦克,非常适合于东南亚的桥梁和道路状况,体小身轻,速度极快,东南亚很普遍的木质桥梁,通过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成为ì军纵深穿插和大迂回的得手兵器,不知道有多少英军不多,被抄了后路,还在惊讶,ì本人怎么推进的这么快?
唐秋离对于ì军装备的这种兵器,嗤之以鼻,以dú lì师各部队装备的德式重机枪火力,两挺重机枪齐sè,用不了一千发子弹,就能把ì本人这玩意儿的装甲,扒个jīng光,所以,他给唐秋生回电,详细的说明了这种坦克的xìng能和对付的方法,以打消部队的疑虑。
“秋生哥,此为ì军二人乘坐装备,机动xìng能很好,火力和防护力极弱,以密集炮火、反坦克枪、高爆手雷、重机枪,均可彻底击毁之,此外,人工设置障碍物,也可制约其机动xìng,”接到唐秋离的电报,唐秋生放心了,既然这么好对付,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面对将领们的求战情绪,唐秋生特意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他只强调了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缅北战役是一个整体,辛博战场,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战役的重点,在师长亲自指挥的德岗一线,现在,德岗战役还没有打响,我们先动手,大家说,这合适吗?是不是要犯影响整个战局的错误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