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过早饭,连蔓儿在铺子里照看了一会,就到后院,将昨天留的地瓜挑大个的拿出来,去井边用水洗干净。然后,她又去菜园子里,掰了两棒嫩玉米,又摘了些新鲜的蔬菜,都装在篮子里,打算去镇上看王幼恒。
五郎和小七今天休沐,就说要跟着一起去。
他们也没套车,就提着篮子,走到镇上来。进了济生堂,王掌柜忙迎上前来打招呼,知道他们是来看王幼恒的,就直接将他们领进了后院。
“……少东家在书房读书。”王掌柜告诉连蔓儿几个。
还是伏天里,济生堂的后院花木扶疏,书房窗下是用花砖围成的小小的花坛,里面一丛美人蕉正在怒放,窗台上摆放着三五盆粉的、红的月季和白的茉莉。
王掌柜将他们领进书房,王幼恒手里捧着一卷书正在看,见他们来了,就将书卷放下,站起身招呼他们都身边坐。
“送些点心,再将酸梅汤冰镇了送过来。”王幼恒又对王掌柜吩咐道。
王幼恒今天穿了一件淡紫色的夹纱直缀,头发简单地拢在头顶,只松松地插了一根白玉簪子,脚下是双千层底、棉绫面的便鞋。连蔓儿认出,那正是出自张氏之手。
王幼恒看见了五郎手里提的菜篮子,就笑了。
“怎么又送菜来了?”
王幼恒住在镇上,这附近也有他家的田地,但是没有菜地。不过有三十里营子的王举人,王幼恒也不至于缺了菜吃。即便如此,每隔几天,或是连蔓儿、或是五郎和小七,就会送一篮子的鲜菜、或者鸡蛋、鸭蛋的过来。她家园子里有什么新鲜菜,王幼恒也肯定是第一个吃到的。
就比如说嫩玉米,现在身价这么金贵。但是送给王幼恒的,就一直没有断过。
“幼恒哥,这次有好东西。”连蔓儿说着话,就先将玉米拿了出来。
“蔓儿。我说过好几次了,这玉米你们还是留着卖钱吧,别总给我送。”王幼恒就道。
“幼恒哥,你再说这话,我可就生气了。”连蔓儿就停住手,故意板了脸,对王幼恒道。
“好吧。是我不好。我再不说了。”王幼恒见连蔓儿这样,就笑着转了口风。
连蔓儿这才又笑了,又将几样鲜菜从篮子里拿出来,这才露出篮子底的几根地瓜。
“幼恒哥,你看这是啥?”连蔓儿笑着让王幼恒看。
“地瓜?!”王幼恒将手伸进篮子里,拿出一根地瓜来,放在面前仔细地打量,“还真种出来了。”
王幼恒受连蔓儿的影响。也将番薯叫做地瓜。
“千里迢迢地给咱送过来,幼恒哥又写信又求人的,我们也花了大力气。这地瓜当然得种出来。”连蔓儿就道。
“没错,这叫……有志者事竟成。”王幼恒就道。
“幼恒哥,你的学问,又进益了。”连蔓儿就学着鲁先生的强调,说道。
“你这小丫头,又来打趣我了。”王幼恒放下地瓜,伸出手指,虚捏了捏连蔓儿的鼻子。
连蔓儿作势闪开,小小地惊叫了一声,就笑了。
王幼恒、五郎和小七也跟着笑了起来。他们经常这样笑闹。都觉得很有趣。
王掌柜这时带着伙计送点心和酸梅汤进来,王幼恒就让他将连蔓儿送来的东西都收了起来。
等王掌柜带着人退了出去,几个人才又都在桌案旁坐下。
连蔓儿就将他们刨地瓜,发现地瓜产量极高,想要推广的事情跟王幼恒说了。
“这是好事,我赞成。”王幼恒就点头道。
“幼恒哥。要把这地瓜在咱这一县,更大点说,再咱这一府推广开,咱自己个能做的有限。……幼恒哥,你看这件事,咱咋办好?”
“这件事啊……”王幼恒低下头来,沉思了一会。
推广产量高的作物,这是造福众多百姓的好事、大事。他对这件事,是持绝对赞成的态度。就像连蔓儿所说,如果是他们私人推广,速度会很慢,要更多的人受惠,将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如果是由上至下的推广,就不同了。
这就要他们将这件事向官员上报。
大明朝注重农耕,推介、推广高产量的农作物,这是一件很大的功劳。
如果真的要推广地瓜,那么连蔓儿一家是首功。但是,不用想也知道,真的层层上报上去,功劳肯定不会落在平民百姓的连蔓儿一家身上。而且要让推广的事情进行的更顺利,还要那么听取汇报的官员信任连蔓儿一家。
王幼恒对玉米的事情,知道的比别人多,因为连蔓儿没有可以隐瞒他,只是告诉他,跟他说的话,最好不要再和别人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