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冬季度过了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三九四九过后,北方的气温变已经开始缓慢的上升了。
只是,一场沙尘暴袭来之后,整个北方,从蒙古草原上吹来的黄沙,使得燕山脚下的大部分城市都遭了殃,整个沙尘暴波及的范围甚至是到了河北和山东地区。
京城的沙尘天气,持续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元代的时候,有气象记录以来,就有黄沙肆虐的记录。
北方的草原因为过度放牧而退化,草场退化之后,裸露的土地经过北风一吹,很容易就形成黄沙,而内蒙的库布齐沙漠,是距离首都最近的一大沙漠,北风的大部分沙尘天气,都是因为这个沙漠的沙尘被南下的北风带过来的。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这种面积的沙漠在中东基本上不值一提,但是,中东的那些国家数千年来一直都是沙漠,他们的人口密度很低,根本比不了中国,所以库布齐沙漠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却非常大,从张家口一直到天津,整个北方的十几个城市都要受到它的影响,受到影响的人口超过一亿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注意治理这个沙漠了,只是,人类想要战胜大自然,那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建国初期中国一穷二白,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只有人力比较丰富,所以只能用人往里面填了。
但是这样的效率比较低,这种治理虽然控制了一部分沙漠,使得其不至于进一步的扩大,要知道库布齐沙漠60%都是流动沙漠,想要阻挡其南进,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那些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防沙治沙人,愣是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一步。
他们的工作是采用草方格设置沙障,再种植灌木,定时灌溉,其后,被固定的流沙表面形成生物土壤结皮,并随时间演替发育。这之后就不再不要太多人工管理,演替就能自然进行。但受沙漠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是水分的限制,能承载的植被数量有限,整个系统只能发育到苔藓结皮间杂灌木草本的状态,离所谓的绿洲比较遥远,但沙丘是被固定了,并且不会再进一步侵蚀其他地区,而这个工作想要达到最终的结果,需要不停的重复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草方格要不断的巩固和加强,还要经常灌溉,使得这些种植在草方格里面的灌木能够存活。
这里面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草方格的密度很大,所以需要的工作量非常的惊人,而且沙漠地区的工作环境是非常的恶劣的,扬沙、太阳的灼烧,缺水的环境等等,对工人在这里工作简直是一种折磨。
而且,草方格建立起来之后,里面的灌木灌溉需要的水源也是一个问题。
不是每一个沙漠下面都有地下水,而且不是每一个沙漠治理的时候都能开采地下水,如果地下水丰富的话那还好说,就像是撒哈拉沙漠,直接取用地下水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是像那些地下水不是很丰富的地区,如果直接取用地下水的话,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如果地下水水位下降了的话,种植的植物需要长时间的灌溉,直到他们的根系长得足够长,接触到地下水位之后,它们才能够拜托对人工灌溉的依赖。
而这就带来了整个工期的不确定性和延长,工期延长了,人力消耗会更大,水资源消耗也会更大,而沙漠地区的降雨量很少,水分蒸发却很严重,等于是从地下开采的水越多,消耗的水越多,蒸发的水越多,流失的水也越多,地下水位也会更加下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从外地引水过来,库布齐沙漠的北边是黄河,虽然距离黄河大概还有十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这却并不算是很远,因为靠近水源,所以库不齐的治理才会有可能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