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渐红之所以选择这种愣头青式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对舒则然的了解并不多。
在见舒则然之前,陆渐红找到了市政府秘书长裘明让,在谈到舒则然的时候,裘明让有些含糊,但是言语之间,对舒则然还是比较佩服的,其在发展方面的的见解无与伦比,不过从蒋同春的口中,陆渐红却是知道了另外一件事情。当时康平发生了一起学生游行示威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考虑到学生们的单纯和被有心人当枪使,所以对于学生们的处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查处了为首的几个人。那是一次酒后,舒则然与中央来的干部一起吃饭,在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位领导认为市政府对此事的查处力度偏小,不利于稳定,舒则然则说,一帮学生只是被别人利用了,本质上是好的,还以要以教育为主,引导他们的思维,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过当时他的态度有些偏激,居然提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的那件事情,认为不能让历史重演,不曾想,那位领导认为他的政治思想大有问题,将他的话原封不动地作了汇报,其结果可想而知,再加上在康平他的掌控力度不足,所以才会被调整出康平。
陆渐红想了很久,认为如果这是原因的话,那么舒则然的调整绝不是后者的原因。在任何时代,领导干部的政治倾向是非常敏感的,一生效忠于党是必然的选择,如果你对党的宗旨都产生了疑惑,那么就证明你已经不符合需求了。
对于那起事件,陆渐红当时只不过十来岁,对于历史他并不了解,也不想去评判什么,但是正如舒则然所说,学生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起因是因为鬼子强了一名学生,可是警方的处理有值得商榷之处,这才直接激起了学生们的义愤之心,舒则然从保护学生的角度考虑是对的,但是他的那些议论确实也同样有不妥之处,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在那种情形下提到那件震惊中外的事情,本身就是不妥当的,所以说,他离开康平,只怪他的口不紧。
但是,陆渐红也佩服舒则然的勇气,所以在见到他第一面的时候就直接提问,是一种处于欣赏和信任的角度出发的。@^^$
当舒则然问他想了解什么的时候,陆渐红不假思索地道:“我的意思是,你当时和王道勇的关系怎么样。”
“陆市长,你很直接,这种性格我已经有不少年没有见过了,尤其是咱们这样的级别,更是凤毛麟角。”舒则然优雅地品尝了一口咖啡,微笑着道,“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问,你跟道勇书记的关系如何。”
陆渐红没想到舒则然会反问自己,不过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舒则然对王道勇的称呼,是道勇书记,而非王道勇或者道勇同志,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根本就是想像中的那么不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