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的御书房,崇祯皇帝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中的兴奋与忐忑交集上下,手捏着皇太极的议和文书,焦急的大步甩着胳膊走动,让所有太监宫女们一个个眼花缭乱。
崇祯严格下旨,今日无论是谁,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绝对不见,孙承宗卢象升,以及户部礼部尚书或者是一些重要朝臣,带着各自急迫的目的几次求见,都被他坚决地挡在了门外,但却独独下密旨招见鸿胪寺卿王友仁。
之所以召见他,因为这时候的崇祯心情是复杂的,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刚刚鸿胪寺转来了议和文书,在这个合议文书里,皇太极做出了最大的让步——第一点,撤掉国号,去掉帝号,恳请崇祯封自己为辽东王,纳贡称臣,自己将派三子进京作为人质,宣誓永不背叛。
对等的条件就是,两方以现在的交火线为界,以东以北地区,划归皇太极这个辽东王管辖,国朝不得派任何官员入住,作为藩王,皇太极将每年向大明王朝,纳贡辽东特产,人参鹿茸貂皮东珠等等若干,作为回赠,国朝应向辽东王每年赏赐,白银200万两,捐帛200万匹,,生铁200万石,还有其他各种物质等等。
第三点,双方处罚各自掀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大明朝,交出吕汉强,卢象升,王大壮,陈亮,许杰,等等等等。
而辽东王,也交出杜度,苏克萨哈,杨古力三旗旗主,以及以下各级将佐。
这个议和条件,在崇祯看来是相当公平的,同时现在人家已经兵临城下,他皇太极还能提出这样低三下四的条件,可见皇太极议和的心是多么的诚恳。
其实这场皇太极家族与大明国朝的战争,已经打了几十年了,大明朝为之损失无数,大败连连,就为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差一点将整个大明帝国拖入崩溃,走向灭亡,虽然最近几年在吕汉强的努力运作下,大明朝走向了中兴,但依旧被这场战争所拖累,在崇祯的意识形态里,如果将现在投入到这场战争的钱,转而投入到国内,大明朝早就河晏海清了。
还有一点,也是崇祯皇帝深深懊悔怨恨,那就是吕汉强的崛起,在崇祯的逻辑里,吕汉强的崛起是跟辽东战争有着直接关系的,如果没有辽东战争,吕汉强就不能掌握军权,他只能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不管他怎么折腾,都要白白的为自己劳心劳力,而只要某一天自己不需要他了,只要派出三五衙役一道圣旨,就完全可以让女吕汉强,步入万劫不复之地,何必出现现在这个状状况,培养出了一只老虎,一直对皇权一只虎视单单的老虎?
一切都是这该死的辽东战争,这个战争早就应该结束了。这次皇太极能够俯首称臣,甘心议和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谓天下大吉,也正好,用这种办法,剥夺吕汉强的兵权,彻底的铲除吕汉强的所有势力,而让天下无言以对。
现在,在崇祯的心中,议和两个字一再轰响,在他看来,只要议和,一切的矛盾都将迎刃而解。
崇祯虽然有这样的心思,但这时候却无论如何这句话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因为这个大明国朝中原历史上历届王朝不一样,这是一个最有血性的朝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