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娘叹了一口气,对顾芯语说:“还不是因为你王嬷嬷吗?”
王嬷嬷,顾芯语好奇地问:“王嬷嬷怎么了?默默在山庄里有惹到你吗?”
元娘斜睨了顾芯语一眼:“乱猜什么呢?是小涛,前段时间不是说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吗?两家也相看了,彼此双方也很满意,就是没有正式下定。”
元娘再次叹了一口气,表情有些不悦:“前几天捎了信来,说是对方又不同意了,媒婆说,他们家父母说了,他们的女儿是懂事又孝顺的,他们不想让女儿嫁给一个卖身为奴的人,就算是卖身的地方是国公府,或者是司农侍郎府,他们小门小户的也并不看重这些,他们只希望女儿嫁一个,堂堂正正的清清白白的周朝子民,然后生儿育女,他们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挺直腰杆做人”
元娘说到这里更加不高兴,她对顾芯语说:“这家人真是不识好歹,历来是宰相门前还三品官呢,就单说王伯,不论是在国公府还是在司农侍郎府,他都是有脸面的人,到了外面谁敢不把王伯当回事儿?还什么卖身为奴?那也不是谁都能做的,而且王伯现在是桃源山庄的大总管,谁见他不是点头哈腰的,不说别的,就是各个县城的县令,看见你王伯也要打一声招呼的,何况小涛那孩子不但长得好,性情还好,跟着商队也是挑大梁的人,而且,王家的家产据我看来,比蓉城的富户还要多些。”
顾芯语点了点头,也确实是这样。王伯现在也算是一个有名头的人物了,不论走到哪里说话办事都很好使,而且王伯一家人都能干,加上在困难时期的不离不弃,顾芯语对他们一家出手向来大方,元娘的话还是保守,王伯一家的资产可不是蓉城一般富户可比。
可是顾芯语又觉得。这户人家想的也没有错。而且她还很赞赏这种想法。
顾芯语觉得,他们这样做很有骨气,很多时候自由是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像为什么有那句话,没有自由宁可去死,道理是一样的。
本来作为顾芯语来讲,对于这个买卖下人。在她的心底深处是并不赞成的,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朝代就这样,而且现在顾芯语手里也有不少买的人,他们在山庄做的也非常好,活的也非常开心。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下人而感到难过和痛苦,因为在他们看来,桃源山庄。是能给他们遮风挡雨过上好日子的地方,甚至有的人主动找王伯。想卖身桃源山庄,为的只是能吃饱穿暖,有一个靠山
毕竟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样啊,而这位姑娘的父母还有这位姑娘,倒是挺有想法的,也考虑得很长远,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人家,虽然说不富裕,但是日子也过得去,而且,他们的儿子也在书院读书,据说成绩很好,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他们真的不希望,女儿嫁给一个下人,就算是他是大总管的儿子和未来的总管又如何?就算是他能得到顾芯语的看重又能怎样?怎么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他下人的身份,而且在周朝对于这种没有自由身份的人,她们生下的子女也是同样没有自由,生下来就是家奴,也叫家生子,比如小涛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周朝规定,这样身份的男子不允许参加科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