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安夜,大章奉上,祝愿所有人平安,所有朋友一切如意,万事顺心!)
两日后,奉太子口谕,宣媛姬出殿至西南甲山后侧密林中东隅,有要事协商。听着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口谕,太后娘娘的人和萧嬷嬷的手下还是睁一眼闭一眼放了媛姬一马。
媛姬慌不择路拐来拐去,才气喘吁吁跑到目的地。乍一瞧,太子手中把弄着一条淡了颜色的腕带,脸上忧心忡忡,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吓了一跳,悄声移过去,轻轻依在太子身侧,轻声问道:“太子殿下……”
“以后不要喊我太子了,没人的时候,就喊我毕子……”太子幽幽令道,丝毫没有调笑的意思,浓眉皱在一起,透着几分凄凉与伤感。
“毕……子,”媛姬试探着叫出,太子微微点头,她迟疑问道,“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如此愁苦?”
太子哀怨叹气,提起几种颜色布条缠绕而成的腕带说道:“这是毕子小的时候,养父在集市上为我买的第一个礼物,记得那时,养父与母后一同住在山内的庙中,生活贫苦,却日日欢乐不断,他谆谆教导,感化毕儿,多次不顾生死搭救毕儿与母后的性命,费尽周折才令毕子入宫,可是,就在六年前的今天,六月十三,母后和养父同时逝去,他们都是为了救毕儿才被奸人所害……”
媛姬瞬间低迷下来,没想到太子竟有这般身世,天下人只知道慈皇后是病逝,竟然是被人杀害,也无人晓得太子还有养父,听着令人心酸不已,同时也是想起了自己的亚父,不知姓名的恩人,眼睛模糊起来,此刻他在哪里,过得如何,是不是还在苦苦思恋着伊人,是否也与媛儿一样,互相思念着,她知道思念亲人的痛楚滋味,不禁紧紧抱住毕子,身外自无旁人,眼泪长长流下。
一对璧人,长木下思忆,冥冥之中有谁晓得,双双苦苦怀念的,竟是同一个人!
数日后,在媛姬的极力劝说下,太子终于应允,携媛妃、萧嬷嬷一同秘密赶往玉妃殿,探望玉研。媛姬知道,玉研定有隐情,既然心存感恩为自己赠汤,自然也是有望之人。
玉研正在独自愁思,忽然见到太子等人入内,惊慌错乱,情急之下用手掩住双脸,埋怨口气道:“臣妃不知太子驾临,这脸,臣妃还未来得及梳妆呢……”
媛姬一笑,扯下玉研的手指着她的脸说道:“你瞧,不涂胭抹粉更是好看呢!”弄得玉研无地自容,赶紧背过身去。
“这是?”玉研大惑不解,不知道三人一同来是什么目的,心中既有兴奋又有恐惧。
太子瞟一眼媛姬,自己不知道如何说。
“没什么,”媛姬寒暄着,“太子想今晚临夜你这里,我们只是前来通传一声,顺便聊聊家常……”
太子一旁瞠目结舌,什么时候决定要应事玉妃殿啊,难道自己想要去哪个妃子那里都说了不算?再说,这玉妃心怀不轨,媛姬难道放心得下?难道还要亲临守夜?想着,瞧向萧嬷嬷,没想到萧嬷嬷翻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表示,面无表情的立在那里。
“什么?!”玉研大惊失色,并非听闻太子临来而惊,只是没想到有媛姬在,竟然允准太子临夜自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忽觉自己有失雅态,赶忙说道,“那臣妃便早早筹备,迎候太子殿下……”说着,双手颤抖起来,身子也紧到了一起。
媛姬知道玉研害怕,便与玉研闲聊起来,东一句,西一句,二人均是父母双亡,又都是民女出身,共同话题较多,终于引到家室之上,玉研却突然止住不说。媛姬见状,明白症结一定是这个,遂鼓励起来说道:“玉妹妹,有什么事只管对太子说,太子殿下光明磊落,一言九鼎,一直关乎着天下臣民兴衰,说出来也好让太子为我们做主,是不是,太子殿下?”说完,抬头看向太子。
毕子不冷不热答道:“是!”
媛姬不满,再次盯着太子。无奈,太子走到玉研身边,抚住她的肩头,一字一句说道:“你身为本王爱妃,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本王不行,还有父皇和皇祖母呢,是不是?”
玉研知道媛姬在做什么,此刻再也下不去手残害太子,终于鼓足勇气吐出四个字:“书……言……之禁!”
书言之禁?!
太子一听这四个字,满腔热血沸腾起来,暴怒之下一把扯过玉研,狠狠地将他提起来怒吼道:“你说什么?!书言之禁?那是书言之乱,万劫不复的书言之乱,混账!”
二人万万没想到太子如此震怒,双双跪下地上,凄凄道着:“太子息怒,太子息怒……”媛姬也只是听闻那是一场变故,可是其中详情不得而知,一是那个时候尚小,二是此言早已被朝廷封禁,意在淡泊意念,防止再度流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