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句话真的出自朱允炆之手,再加上玉莹对这块石碑的年份没有推测错的话,我觉得这个陵墓的正主很有可能就是建文帝。史书上记载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就下落不明,后来的事情正史上虽未曾记载,但是根据历史上对朱棣的描述,以他的性格是不肯能放任这个被自己赶下台的皇帝流落在民间的,他一定会派出大批地人手四处寻找。虽然朱棣就算发现这两句诗词也未必知道这就是朱允炆所作,但是古人不同于现代人,他们对古诗词意境的感觉要比我们敏感的多,通过这两句话的语境,他们一定能猜到也许就出自这个流落民间的废皇帝之手,那么如果不是建文帝的陵寝,立碑者就没有必要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在别人的墓前刻下建文帝的诗句。即便是建造这座墓碑的人用了一定的手段,这两句话必须用玉莹刚才所使用的方法才能显现出来,但毕竟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玉莹见我想得出神,她问我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对她说:“我只是在感叹命运对人的捉弄,22岁继皇帝位,23岁开始在民间隐姓埋名的逃亡,从天上到地下,就一年的时间。我想,也许当时他也会感叹自己为何要生在帝王之家吧!”
玉莹没有我这般的感性,她提醒我说:“如果这里的正主真的是朱允炆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小心了,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大起大落,我想他身上的怨气应该比一般的冤魂厉鬼要深重的多!应该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我依旧沉浸在自己感性的世界中,对玉莹的话不置可否。我正面石碑,表情严肃的肃立,此刻在我的心里不管他现在是什么,几百年前,他曾是一名帝王,流落民间后又才情四溢,我尊敬他、欣赏他却又深深地同情他,我觉得此刻唯有对着他的石碑行一个大礼,才能抒发我心中的情谊。
于是,我面对着石碑,双膝跪地。玉莹见状,大声在我的边上说了“不可”二字,她上前想把我搀扶起来,却被我用手挡开。玉莹没办法,也只好在我的身后跪了下来,蔡旭则有样学样地凑热闹,他跪在玉莹的边上。
我双手合十,对着石碑做出了祭拜的动作,然后伏地行礼。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石碑上的刻字显得越发得艳红,然后有红色的液体不断地渗出,顺着石碑流淌而下,就像字在流泪一样。我惊讶地看着石碑上发生的变化,一下子都忘了起身。还好玉莹反应够快,她将我从地上扶起,又拉着我往后推了几步。
我们三个并列站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石碑。石碑上的红色液体不断地流淌而下,流入地上,这个时候我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石碑前的地面上被人故意凿出了能引导液体流动的凹槽。液体将凹槽填满,组成了一副奇怪的图案,像是某种符咒。
正当我们惊讶地看着地面上的图案的时候,石碑发出一声巨响,整块石碑从中心向四周蜿蜒辐射除了裂纹,裂纹越张越大,整块石碑在一小会儿的功夫后裂成了碎片。
我看到原本石碑矗立的位置,出现了一个虚幻的人影,人影不断地变得清晰,最后能清楚地看到站立着一名中年男子,他长发长须,头戴皇冕,身披龙袍,一脸威严肃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