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女学习这方面,宋光良夫妻俩是很开明的人。
七十年代,上学是件奢侈事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也就断了送娃娃念书的想头。
八十年代,家家户户日子虽然比以前好过了些,但上学依然是件花钱又浪费劳动力的事儿。
村里人靠着几亩地过活,舍得送孩子上学的不多,舍得送女儿上学的就更少了。
宋光良夫妻不一样,家里最困难时,穷的快揭不开锅了,他们依然硬挺着送三个儿女上学。
等宋红旗当了兵,家里条件略好些后,他们更是生出了送儿女读大学的雄心壮志。
要是别人家,新过门的儿媳妇提出去县城买书,肯定会被数落一顿,被骂花冤枉钱。
但在宋家,买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比吃的喝的都有意义。
“小穗啊,这是五块钱,你到县城别光顾着买书,也买点儿吃的喝的好好补补身体。”
蔡爱芹笑眯眯的往段小穗手里塞钱,她红着脸推了一阵儿,也就接下了。
“妈,我也想去县城一趟,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想买些学习资料。”
“我正说让你跟你小穗姐做个伴儿呢,这样真好,给你两块钱,不够了回家再问妈要。”
蔡爱芹对闺女不小气,给了她两块钱。
段小穗的到来,冲淡了家中的感伤气氛,让未来多了几分希望。
上蔡村到县城还没通公交,道路崎岖,只能搭载去县城的拖拉机。
段小穗不喜欢带个拖油瓶,又抹不开脸,心中暗自怄气。
自家大哥生死未卜,宋红珊这丫头只惦记着买学习资料,一看就是个没良心的。
段小穗完全忘记了,上辈子她不仅没替宋红旗担忧,还卷走了宋家辛苦攒下的存款。
“红珊啊,你高中打算在镇子上念,还是县城?”
去县城一趟得在拖拉机上颠簸两三个小时,段小穗故作热情的跟小姑子说话。
“已经拿到县一中通知书了,不出意外就去那儿上。”
舒安歌微垂着眸,拿手扯着辫子,尽量模仿原主的语气和性格。
“县中啊?收费挺高的,你放心往上读,我这当嫂子的一定会努力赚钱供你念书。”
段小穗特地提高了声音,其他人朝她望了过来。
有一个包头发的老奶奶,眯着眼睛打量了舒安歌一阵,笑呵呵的问:“这是光良家的小红珊吧,你大哥娶媳妇儿了?”
“是我,刘奶奶,我大哥……刚订下,还没正式办事儿。”
“真好,订下离结婚也不远了。红旗是个好小伙,你这准嫂子脸盘子好看,人也干净利落,是桩好亲事。”
刘奶奶乐呵呵的夸了段小穗,她微红着脸,扭捏着说:“我笨手笨脚的,多亏宋伯和伯娘不嫌弃。唉,等红旗——”
眼看着段小穗神情转为惆怅,想要说些什么,舒安歌出声打断了她:“小穗姐再伶俐不过,爹娘都很喜欢,尤其是你会说话这点。”
小姑子眼神灼灼的看着自己,段小穗担忧的话硬是咽了回去。
见鬼了,她本想在人前好好造势,为自己去G省照顾宋红旗的事儿表表功,没想到被小姑子阴阳怪气的堵回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