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企业里,还是在政府里,所有人工作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首先是为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获得一份满意的报酬,能够养家糊口,让自己有尊严的活着。这是物质层面上的需求。
其次是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到施展,即所谓的英雄有用武之地,个人魅力得到了展现,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这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
最后就是人心合一,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自然对这个单位对领导就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最高的境界。
说起来容易,要做到这三点是很难的。
尤其在行政单位,要实现这三点就更难了。
因为很多年轻人考到公务员队伍里来,首先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学非所用,干的甚至也不是自己愿意干的工作,所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可想而知。而对于那些在这个队伍中呆了很久的老油子来说,就更难了!一切都看得多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热情和冲动。
再者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家似乎只奔着一个目标而来,那就是“当官”!个个都想当官,可政府的“官位”却是不多的,本身就僧多粥少,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官二代”、“富二代”强势入侵,普通草根要想当官,是何其难啊!有人穷期一生在公务员队伍里混,一辈子都无法突破一个科级级别,还有的混了一辈子,也还是普通的公务员。
这样的一个体制,想让这些在大锅里熬着的年轻人有干劲儿,有热情,出成绩,是难上加难啊!
梁晓素能有什么特别的高招,来点燃这些人的希望吗?!
梁晓素没有什么高招,她也没有当过领导,这是第一次当一把手,要说经验,那肯定是没有。不过,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带动这些人,先把活儿干起来,把团市委搞活,只有搞活了,大家才能有干劲儿。俗话都说活水养鱼,才能让鱼儿鲜活,一潭死水,就是活着的鱼儿也会被养死的。
梁晓素看了去年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记录,发现马楷没有在全市开展过任何有影响力的活动,但是马楷却是自己出去了很多次,国内国外的,考察学习,算是周游了一趟列国。可对于团市委本身的工作,却是很少管理。
而周家庆和季莹莹,两个人之间貌似有些过节,谁也领导不了谁,要想团结起来干工作,那是不可能的。
梁晓素觉得,团市委应该可以在全市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只要开展活动,把所有的人都调动起来干工作,然后为大家创收一点,这样的话,大家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
至于怎么开展工作,她还没有想好,这个要好好想想,再到黄韵茹那儿去学习学习,借鉴一下她的成功经验,或许回来后她就会有比较完整的思路了。
梁晓素回到办公室后,上网看了其他团市委的工作,却发现,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和报道还真是不多,看来她果真得早点儿去黄韵茹那儿学习学习了。
正当梁晓素在低头看资料的时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了门口,笑容灿烂地向她问好道:“梁书记,你好啊!”
梁晓素抬起头一看,门口站着的人好面熟啊!可是,她却一时有点叫不上名字了!
大脑出现了片刻的短路之后,梁晓素恍然间明白了:眼前这位五十开外的高个子男人,是信江市教育局的局长张林芳!
张林芳是梁晓素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那个时候,张林芳是信江市第一中学的副校长,还坚持代课,从高二到高三,梁晓素的语文课都是张林芳教的。
当年,梁晓素是个好好学生,几乎每个老师都喜欢她,文静,爱学习,从来不闹是非,学习成绩很好,很稳定。
张林芳的课上得非常好,十年前,他上课的模式就很新颖,很特别,不像一般的老师死板的照本宣科。
张林芳上课,课本内容很少教,他倡导学生自学,他上得最多的是,中外名著欣赏课,经常和学生同读一本书,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几乎每堂课都是激情四射,老师和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最后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梁晓素到现在都记得,她在高二高三学习任务那么繁重,学习压力那么巨大的情况下,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每个学习阅读的名著都不下十多本,就是这两年,她把中外主要的名著读完了。而且写下了厚厚的阅读日记。
现在想想,张老师给他们这些学生打下的,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的夯实基础。
所以,梁晓素对张林芳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只是,没想到张林芳后来从信江市第一中学调到了市教育局,当了副局长,两年前坐上了教育局的第一把交椅。
难怪这两年信江市的教育搞得风生水起,中考高考成绩在全省都是佼佼者,合着是有了这么一个懂教育的局长在坐镇指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