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御驾亲征!”
朱祁镇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惊慌失措,他们不明白这位年轻的小皇帝这又是吃错了什么药,破天荒的又要作妖。
“皇上,微臣不知陛下为何要亲征?”说话的是内阁首辅曹鼐,作为保皇党的领导理应率先发表意见。
朱祁镇思考了一下,刚刚是有些头脑发热直接就把他要做出的决定指节说了出来,早知道就多想一想晚一点再说了。现在这些老臣全都非常激动,今天的事情一时半会肯定是没个了结了。
“嗯······瓦剌这几个月以来一直在骚扰大明疆域,已经和宣同两座城市发生了很多次的纠纷。瓦剌是前朝余孽,大明贵为大国已经彰显朕大国的气度对瓦剌屡次忍让,可是这少数民族依然不知悔改。所以朕终于下定决心出征瓦剌。”
这个理由倒是不会让他下面的这些人觉得这个决定不是那么的唐突,但是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在自古以来,出兵打仗无论是对怎样规模的政权来说都是一件会影响集体命运的事情:胜,未必兴;负,必然亡。战争这种东西就好像赌博,没有永远的胜者,失败者当中最无辜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为什么会有战争?或者说人类发展到那个时代战争的由来?随着人这个物种的发展,逐渐就形成了社会这个虚拟的关系框架。随着每一个社会体系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个体丰富了这个框架的内容。然而就在每一个社会的组织层面和精神层面互相发生吸引和排斥的时候,小到打架大到战争就这么应运而生了。正巧,这个时候就是大明朝和瓦剌在物质层面发生了纠葛,朱祁镇实在是忍不住就决定用武力解决矛盾。
兵部尚书邝埜这时候说话了:“皇上,曹大人所言甚是,还请陛下三思。”多余的话他行说不出来什么了,对于朱祁镇的决定他也是早有预感。而且当初刘晟翀把那封密信偷出来的时候他就通过于谦和金濂得知了这一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他要是劝阻皇上三思的话一定会被立刻怼回去。
“皇上,老臣认为瓦剌对我大明不敬,无非是想要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若不想开战,就给予他们想要的。”这次说话的是礼部尚书胡濙。这位已经七十四岁的老臣自从朱祁镇继位开始就一直就任礼部尚书这一职位,而实际上胡濙在朱瞻基做皇帝的第一年还只是户部侍郎,从那以后就一直是户部尚书,今年已经是第二十三个年头了。
这个人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从一个事实就可以看出来,胡濙是朱瞻基留给朱祁镇的“托孤五大臣”当中的一位,还有杨荣,杨士奇,杨溥,张辅。三杨曾经是内阁最顶尖的力量,只要是他们三个同意的事情,皇帝都不能说不。后来却都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离职退休,自然死亡直到正统十一年杨溥的去世宣告三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英国公张辅,跟随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张玉的长子,也是经历四位皇帝的老臣。胡濙能够和这四位并列就足以说明他的重要性。
“胡濙,朕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了,可谁想这瓦剌太师也先的胃口越来越大,朕已经没有耐心再和他们周旋下去了。”朱祁镇本来还有些害怕,怕这些大臣一个个倚老卖老更有甚者用老命要挟他,现在看来情况倒是好了很多。所以他的内心从对大臣的怕转变成对瓦剌,对也先的怒。这仗他是非打不可了。
“皇上,微臣认为不如把也先“请到京城进行和谈,如果他不同意大可以不让他离开京城。”龙盛源口中的意思就是如果也先不想和平解决就直接在京城把他杀掉,以绝后患。
为人正直的金濂反驳说道:“龙家主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先太师既然来了就是瓦剌的使臣,款待使臣才是我大明该有的作风。不然以后我大明还怎么和周边其他的国家交好?”
龙盛源听了,纵是再想辩驳也不敢说一句话,因为现在他实在是惹不起金濂这一家子了。按理说释九郎他是武功不如,还情有可原;但是一个小辈,一个老头他都奈何不得,简直丢人丢到家了。
“够了!”朱祁镇突然从龙椅上站起来大喊一声,吓了刚说完话的金濂一跳。原本在下面熙熙攘攘互相讨论的大臣也都停了下来。
“朕心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七月十七,朕将率领大明五十万大军出师瓦剌。届时,三大营全员出动。兵部尚书邝埜,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随朕出征。立太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朱祁钰!”朱祁镇转头看向自己的弟弟,眼神中带着无限的期望。
朱祁钰顿时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臣弟在!”
“朕封你做监国,辅佐太子治理大明,等朕归来。”
朱祁钰心中窃喜,同时也非常兴奋,终于能够承担左右国家的重任了。
“谢皇兄,臣弟一定不负皇兄重托。”
“嗯。”朱祁镇欣慰的点头。在这朝堂之上最值得他相信还能对他无二心的就只有这个弟弟,所以自己有什么快乐或者痛苦都愿意和他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