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徐光启编写的这本崇祯历书刘凡到是知道一些,历史上这本书从崇祯二年开始一直到徐光启去世都没有完成。徐光启去世后,这本新历法由李天经继续编写一直到大明末年才完稿。但是那时候大明王朝已经走进末路,这本奇书也因此而无人问津了。
刘凡的到来虽然改变了一些历史,但是一些人和事却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徐光启还是一如既往的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和编写这本巨著。这是他半生的心血结晶,刘凡也不忍这个可敬的老人因此而伤怀。考虑到这个原因刘凡还是放弃了继续劝说的打算,无奈的说道“既然老师不想学生也不好勉强,但是老师如果有用的到的地方还请老师直接告诉我,刘凡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老师完成心愿!”
徐光启感慨万千的说道“老夫当初收济民为学生也是抱着偿还恩情的心思,但是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却渐渐喜欢上了济民的好学性格以及出众的人品。老夫已经年过古稀,没有几年好活的了,能在晚年收下你这样的一个学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啊!济民,老夫虽然不能跟着你一起离开,但有些东西却要交给你!”
徐光启说完转过身从身后的书架旁拿出一个檀木小箱子放在刘凡面前,然后看着刘凡郑重的说道“济民,这些书是近年来老夫和利玛窦教士一起翻译的一些西方著作,以及老夫专门搜集的一些先贤关于垦田,水利,救荒,盐法,屯田方面的书籍。还有一副老夫特意从郭居静教士那里要来的世界地图。老夫大半生都致力于推广西学,主张西学东用,无奈个人力量有限,一直收效甚微。我知道济民对于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很感兴趣,现在我就把它们都交给你吧!济民希望你能秉承老夫的志愿,为我大明打开一条新的道路。”
徐光启说完却忍不住老泪纵横,自从明军萨尔浒之败以后,他半生都在为大明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让他欣喜的是光明的道路他找到了,但是却因为与当下主流文学不符合而一收到排挤。他给朝廷上过很多切实有效的奏折,如《拟上安边御敌疏》《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处置宗禄边饷议》《漕河议》治国安邦的谋略,但却没有一个建议得到重用。现在他老了,老的快要走不动了,他只能带着他满腔的热血和报复,落寞的走进坟墓。
看着徐光启眉宇间无意流露出的痛苦和无奈刘凡心下也有些酸楚,珍之又珍的从徐光启手中接过木箱,刘凡铿锵有力的说道“老师放心,刘凡别的不敢保证,但一定能够保证不会让老师的心血付诸东流。三年,只需要三年的时间,我一定让老师的著作传扬天下。”
“好,好,好!”徐光启激动的拍着刘凡的肩膀道“即是如此,老夫就托着这把残躯等你三年又何有妨?济民要是能够让天下人都能够睁开眼看世界,那老夫的心愿也算是完成了,老夫这一生也就无憾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