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这一帮先行者进去了之后,他们发现了更多的东西。
进入地宫,经发掘队员测量,这座地下宫殿的纵深有67米长。总面积1195平方米,通体纯石结构,不用梁柱,全用券拱。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殿堂组成。各殿有甬道相通,又各被石门相隔。最后在玄宫后殿发现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上。里面分别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与孝端皇后。后来新华社消息报道,“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300年有的还金光闪闪。织锦品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久已失传的明代特有的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发掘人员清理万历梓宫时,几乎将半个身子探下去也无法够到器物,棺木内还有不少殉葬品未得到清理,毫无立足的空隙,又不能置文物于不顾,任意践踏。后来赵其昌想出一个“土”办法,做了一个方形木箱,箱子四角钉上四条木腿,,木腿顶端再横两根木杠。另外沿着棺木两侧再钉一个稍微高出棺木的长方形木架,把木箱两根木杆搭在木架上,吊在棺内。这样既不会对文物造成挤压,又可以随时前后移动。经过一年多的整理,共出土文物4000多件。
帝后尸骨后来被毁
定陵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使考古工作者掌握了众多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文物未能完整保存下来,直至30多年后才完成有关发掘报告。最令人惋惜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华夏大地,已沉睡数百年的万历帝后三人也未能幸免。在红卫兵“打倒地主阶级的头子万历”的口号声中,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万历皇帝及皇后的尸骨被揪出。
1966年8月24日,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博物馆大红门前的广场上接受批斗,十余名大汉抱起大石块先将尸骨砸烂,继而点火焚烧,在紧接而来的倾盆大雨中荡然无存。
对于万历王朝的记忆也就那么点了。
要是这里也是按照明朝的皇陵来修筑的话,那么里面的情况也很复杂才对。
“好了走吧,今天看样子是躲不掉了。”我爹笑道。
“万一那个陀奶奶没有进入里面,只是在外面呢?”我看着我爹说道:“有没有这种可能?”
“呵呵,有什么可能不可能?”我爹看着我摇头说道:“你日夜守着一个古墓,难道不会进去看看?这是没可能的事情:刚才的女尸你也看见了,这地方还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东西,你就被多想了,直接进去就对了。我估计那个陀奶奶肯定会在古墓的深处等着我们才对!走吧,没啥好说的了。”
我点点头,也只能继续跟着我爸向前走了。
走过了那个牌坊之后,光线开始暗淡了下来:这地方已经进入了山谷的深处,很多地方都被树叶遮蔽了,看起来不见天日,但是这里的植物却一点也没有稀疏反而显得更加的茂密。并且长得非常的大:这地方估计很久都没有人来过了了。
然后在那些粗大的植物下面,我能找到一些看起来应该是建筑物的东西:都是一些平房的小作坊,有很多都已经倒了下来,还有一些不知道为什么依然耸立着,上面各种的植物根须纠结着,给人一种很难受的感觉。
在其中的一座房子面前,我突然发现了十几个头颅!
但是仔细一看我发现那些人头都是石像:只是因为那么多年过去了,石像上面都是青苔所以有些看不清楚情况。
而除了那些头颅之外。边上还有一些躯干,手脚一类的东西放在边上,也已经被草都遮起来了。
“这里是一个修筑这些石像的房间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继续向前走看看别的。”我爹摇头说道。
接下来的一些小房子,看起来似乎都是一些小的工棚什么的,生产一些修墓需要的工具、材料、石像之类的东西。看样子这里就是一个小工厂一样的地方。
“看样子这23年也不是白修的,足足两代人在这里修建东西,只是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人。不过看这个情况几千人是不会少了。”我爹看看四周说道。
“几千人的话,是不是这个墓也已经很大了?”我立刻问道。
“肯定很大这一点不消说。但是也不会打到哪里去。我关心的是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先过去看看。”我爹笑道
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这家伙并不是很害怕,而是一种兴奋。
继续想起走,我只觉得蔓延都是绿色,正在四处看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什么东西。
仔细看了一下,我发现眼前的东西居然是几个人!
看起来一共是十个人,就那么突然出现在一块比较空旷的地方。
本来我还以为只是几个石像:毕竟10个人都是同一个姿势,就算是石像也十分的怪异。
但是我爹却一把抓住我,小声说道:“十守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