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秧歌,在座的都熟,不仅仅是因为秧歌算是东北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也是因为李彩凤的合伙人王大娘那是标准的秧歌爱好者,用后来的话说,那是死忠粉。
安国庆和李彩凤年纪大,倒是对大秧歌原本就是有一定的了解,可安然他们关于秧歌的所有知识和印象全部都来自王大娘的科普。
再加上,也因为秧歌的原故,让李彩凤无意中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又借此做了一点小事业,因此,无形之中,安然就对秧歌更是倍觉亲切。
现在老太太说起了秧歌,气氛一下子在就热烈了起来。
老太太见安然他们一家对秧歌也都能说出个四五六来,大概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下子说得就更起劲了。
从秧歌自然而然的说起秧歌的演出服来,关于这方面,李彩凤自然是行家。
是女人,或者说是人就没有不爱美的,区别只是,传统观念使然,女人们美得理直气壮,天经地义,男人们美得虚伪闷骚,偷偷摸摸。
老太太虽然老了,但依旧是个爱美,且美得理直气壮的女人。说到高兴处,还打开炕柜拿出自己的行头来给他们看。
这种时候,安国庆和三个吃货是有些插不上话的,只是在一边笑着说好看。
李彩凤和安然就更加来了兴致,两双眼睛都快贴到那漂亮的演出服上了。
从那些对联,福字,窗花和鱼旗就可以看出,老太太是个心灵手巧,擅长手工的人,而且还颇有审美能力。
这一点也充分的表现在了她的演出服上,很好的发挥了她的优势。
由于江杰云给李彩凤出的回收二手演出服的主意,又有安然他们四处帮着她收集各种服装资料,在眼界上,李彩凤自然是比老太太看得多,见得多,同时又不断的挖空了心思在设计翻新新的作品,实践经验也在慢慢积累。
但老人家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有长年制作手工活的经验。
两人说起得真是热火朝天,分外投机。
安然觉得有点可惜,可惜老人家是津源人,如果是锦岭人的话,就算是不拉着她入伙老妈和王大娘的小店,也能让李彩凤在手工上多一个同好。
说起手工活来,安然也能跟着插一两嘴。
三个大小女人们说得投机,几乎到了有些浑然忘我。好不容易才终于将这个话题说得告一段落,老太太和李彩凤几乎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几人都笑着看着他们。
江杰云三个吃货插不上话,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干,不过好歹还知道装一装,可吃货就是吃货,哪怕是再装,见到吃喝也要伸伸手,有一搭没一搭的吃着小炕桌上的花生毛嗑,糖果还有什么地瓜干,山里红干,黑枣之类的干果。而且,照旧嘴甜,窥着老太太和李彩凤说话的间隙,就见缝插针的夸老太太准备的零食好吃。三个奸商都是演技派,别说这话这会儿说得带了五分真诚,就是全部是谎话,他们也能给你说出十分的真挚来。因此别看这几话虽然不多,却说得颇动听。
老太太似乎很喜欢孩子,虽然江杰云他们这么大的个儿,在大众认识中已经是少年,而且都快挨到了青年的边,但在老人的眼中,显然还是个小孩儿,听到他们这么说,立刻高兴了,一叠声的让他们不要客气,放开了吃,喜欢吃就多吃一点,说着还要起身去再给他们抓一些来。
安然连忙拉住了老太太,嘴上说您就没客气了。心里却暗说,得了吧您呐,您老人家操持点东西不容易,遇到这三个大肚儿汉,让他们敞开了吃,还不得把您的那点存货都得干个精光?他们又不差那一口东西,您也就甭麻烦了。
这么想着,她就朝三个吃货打眼色,那意思就是说,喂,你们三个,打一个孤老太太的秋风,还要不要点脸皮了,啊?
三只饭桶接收到了安大厨的眼神后,顿时朝她露出特别无辜特别委屈的神气来,似乎在诉说着他们比窦娥还冤的心情,安然默默扭开头,不去看那三个装模做样的家伙,切,这么大把的年纪了,你们以为你们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或是老太太膝头上的那只老猫,活到十几岁照旧卖萌无压力?
三吃货多会说话,想骗吃骗喝,是几句话的事,想推辞也是几句话的事,而且话说得还特别的暖人心,说得老太太的脸都要笑成了一朵花,说话的语气就像对那只叫妮妮的老猫似的,哄小孩儿一般,慢慢吃,慢慢吃,不着急,啊,说完了就说,再给你们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