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如也在看直播,当她可能到张婧初最终落败的时候,也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有张婧初的影后被人黑了的愤怒,有好姐妹错过加冕的惋惜,也有松了口气的感觉。
拿着手机,想要给张婧初发一条短信,可犹豫了半晌,还是一个字都没输进去。
回到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舞台上,颁奖典礼还在继续,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宋铮他们这边,关注点都被放在了台上,接下来要办法的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也就是俗称的影帝冠冕。
入围提名名单的还是曾经在金球奖上厮杀的那几位,其中呼声最高的自然还是杰夫布里奇斯,至于宋铮,就连国内的媒体都没对他抱以多大的期待。
宋铮的心思也没放在那上面,就连两个开奖嘉宾调侃他,他都没在意,满脑子想着的都是,该用哪一部电影,让学院的那些人彻底心服口服。
奥斯卡影后,这是宋铮承诺给张婧初的,也是对张婧初的补偿,现在他的承诺落空了,自然要想办法弥补,最好的弥补自然就是用另外一部电影,让张婧初名正言顺的加冕。
当然,宋铮之所以这么执着,也并非完全是为了补偿张婧初,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向那些外国人证明中国电影人的能力,让那些外国人在看中国人制作的电影作品时发出的不再是呵呵的嘲笑声,而是发自内心的掌声。
这个舞台对中国人从来都不曾友好过!
宋铮到现在都还记得,他重生之前,经历的最后一次奥斯卡都发生过什么,那是第89届奥斯卡,那一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所有的奖项都堪称实至名归,但是对于宋铮来说,那个晚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应该记住的,不是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不是最佳导演《爱乐之城》,不是最佳外语片伊朗电影《推销员》,而应该是中国电影《长城》引起奥斯卡全堂哄笑,冷嘲热讽,啪啪打脸!
那个晚上奥斯卡颁奖礼主持人全程以马特?达蒙为调侃对象,最为直接打脸的一段是主持人说马特?达蒙:“我认识他很久了,当时刚认识的时候,我才是最胖的那个,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你和他一起工作便可以发现这一点,不过,他这次却做了一件非常无私的事情,他本来可以主演《海边的曼彻斯特》,他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因此他有条件自己主演,可是,他却把这个角色给了凯西?阿弗莱克,自己童年的好友,而自己却出演了一部令人呵呵的中国电影,那部电影叫《长城》,亏损达到八千万美元之巨。”
主持人说完《长城》之后,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爆发出让中国影迷为之汗颜的哄笑。这种赤裸裸的嘲讽,本身比主持人调侃的话语更有力量。
而此后,主持人依旧没有放过马特?达蒙,在后续的主持中更是再次调侃他,说“他没有什么才华可言,但他能将就凑合接烂片”,直接打脸《长城》。
不知道那个晚上,张仪谋会不会坐在直播屏幕前,观看那场由美国人导演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而面对尤其是普通美国奥斯卡观众爆发出来的嘲弄之笑,又是否脸红感觉到无比的羞臊。
张仪谋的那部《长城》,称得起是野心之作,全部的编剧团队都是美国人,很多人还是奥斯卡大奖的提名编剧,本身的水平并不差。
而就是因为中方在这种中美合作的电影中,没有真正的话语主导权,而任由西方编剧胡编乱造,中方还固执地相信这种胡编乱造是符合西方人口味的。
结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却拍摄了一部让美国人都耻笑的电影,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在美国经验面前的过分迷信!
而对于张仪谋而言,早已征战欧洲三大老牌电影节,大奖已经拿到手软,是亚洲最知名的电影导演之一。
他的梦想,便是凭借自己的电影,进入美国主流话语权,甚至去拿一个奥斯卡的小金人回来。正是这种执梦,让张仪谋有所迷失!
好像自《英雄》以来,这位老导演太喜欢用西方人喜欢的叙事方式和宏大场面来展现所谓的中国内容。
比如,《金陵十三钗》,看似讲的是中国的抗战故事,实际上,不过是披着中国民族故事外衣的“辛德勒的名单”,最后讲的还是西方宗教意义上的救赎。
再比如,被西方美国冷嘲热讽的《长城》,看似场面宏大,并且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长城,可里边包裹的,还是西方的打怪兽的影片模板,并未有任何故事层面,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中国内涵。
按着美国大片的叙事风格,讲美国影迷看似感兴趣的打怪兽影片、战争救赎影片,用强大的金钱资本去铺陈特效技术,用铺天盖地的场面去致敬爆米花电影,这样的成品,并未给中国带来任何脸面,相反,让更多的美国影迷觉得中国人傻钱多好糊弄,甚至于会觉得,中国是一个没有叙事能力的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没有自己故事的精神内核,本身便成了肤浅与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可以说,张仪谋用一部《长城》,把中国民族品牌这十几年打出来的精品名片,又再次狠狠地腐蚀了一把。
而对于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而言,他们看中的,只有中国市场的金钱,其它的,都选择性无视,可以说,不愿意看,甚至于选择了不屑于看。
在那次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视频展示中国的画面,只有中国影迷去电影院看爆米花电影的几个镜头,中国影迷汉语发言的内容,也是夸赞试听效果多么强大,而非电影内涵问题。
这是奥斯卡对中国的偏见呢?还是中国电影人本便是大多数便是如此?
中国电影当然要自强!
但中国电影人的自强,断然不是建立在对奥斯卡讽刺回去的基础上。
奥斯卡颁奖礼对中国大片进行嘲弄,不应该回击人家,毕竟人家这一枪扎在了中国电影的命门上,虽然把中国电影真的扎了个半死!
像张仪谋这样的大导演,更应该保持民族表达,在讲故事的方式上,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进行,讲国人自己的故事,并且在拍摄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敛来,尽量少的用好莱坞特效技术给自己贴上宏大的制作标签。
宋铮重生以来,尤其是走上电影这条路之后,他想着的就是把美国佬抽在中国电影人脸上的耳光,再抽回去,不是用诡辩,而是用真正的好作品。
宋铮在神游天外的时候,本届奥斯卡影帝的最终归属,也已经倒了揭晓的时候。
担任开奖嘉宾的西班牙大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感觉差不多了,终于决定要拆开信封,现场入围了最后角逐的几位男士顿时正襟危坐,当然宋铮算是个例外,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选择哪一部电影,才能确保张婧初的影后。
“入围的五位男士,都是我非常欣赏的演员,杰夫,他在《疯狂的心》里面的表演让人着迷,乔治,他是我的偶像,摩根弗里曼先生,塑造了无数好莱坞的经典人物,这次他为所有人展示了曼德拉的一生,科林,他在镜头前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当然,还有来自中国的宋,看过《盗梦空间》之后,我就已经成为了他的影迷,这次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我非常珍爱的作品,但是很可惜,最终的获胜者只能有一位!”
台下的几位候选人纷纷在心里吐槽,这不是废话吗?
奥斯卡可是很有节操额,像是双黄蛋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奥斯卡举办了82届,也只出现过两次。
为什么几率这么小?
这主要和奥斯卡奖的评选机制有关,目前,欧洲三大电影节等国内外主要电影奖项,都由少数几位在电影界卓有成就的导演或演员组成评审团来评选获奖影片。
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有9人,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有7人,由于评委人数少,评奖时出现双黄蛋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而奥斯卡奖的评委人数目前近7000人,最终获奖影片和演员都由所有评委投票选出,很难出现两部影片票数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也就很难下双黄蛋了。
不过,在奥斯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罕见的几次双黄蛋。第一次出现在1933年第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华莱士?比里凭借《舐犊情深》和《化身博士》中的弗雷德里克?马奇打成平手,两人同获影帝。
第二次双黄蛋,出现在1969年第4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芭芭拉?史翠珊和凯瑟琳?赫本一起摘得影后。
不像国内那些颁奖典礼,每次要是不弄出几个双黄蛋出来,就好像政治不正确一样。
奥斯卡向来是拒绝双黄蛋的,除非万不得已。
“我已经看到了结果,这个结果让我有些意外,好吧,《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让我们恭喜,来自中国的宋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