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湖特区的发展,很快就进入了高速通道,大量的人口涌入这一地区,经过统筹安排,人口的安排很顺利。
经过人才选拔,特区的各个县都有了领导人,这里面有很多华夏人和欧洲人,统统都是博士生。
农牧林渔都不用怎么动员,人们就能够积极的投入进去,大量的沙枣树被空运到了特区,在盐碱地上面种了下去,肥沃的土地,则全部用于农业耕作,当然,也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有了水源,气候虽然炎热,但这些花草的生长速度非常的快。
花草可以绿化城市,给有钱人提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特区吸引了很多世界投资人的到来,这些投资人,不乏欧洲一些知名的财团。
非洲紫罗兰、月季花的栽种比较普遍,特区也大量种植了这两种花卉。
对于花卉的销售,不但出口鲜切花和种苗,还引进了华夏滇省的技术,将鲜花引入食物之中,做成鲜花饼。
这种玩意儿一出来,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工业园区统一安排在迪发省,高低端制造业都有,电子业占据多数,撒哈拉王国拥有岛国移民过来的许多电子企业,现在他们纷纷向撒哈拉联盟各国派出分公司,加上和德国的关系密切,德国电子企业,也进驻撒哈拉联盟各国。
汽车制造业也蓬勃发展,为了减少污染,杨二黑主张生产出电车来,大量投入到使用中去。相对平坦的非洲,电车的行驶并不是那么费力。
特区引入电子企业、汽车制造业之后,各种辅助的厂子也都随之诞生,产业链形成了。
日用品厂子也多如牛毛,但分类很明确,减少了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经过7月、8月、9月三个月的大力发展,乍得湖特区已经基本就绪,人口数量达到350万,人均月收入突破5500幸福币,这种情况,让尼日尔和乍得两国的官员均感到了成就满满,非洲国家能够有这么高的收入,的确很难见,即便是尼日利亚和南非,也没有这么高的收入。
看到这样的局面,杨二黑也满意了,乍得湖吸引了人口,尤其是人才,在世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乍得湖这儿很容易吸引投资人过来,他们在这儿是救世主,给予了大量非洲人口的帮助,当然,他们自己也赚得钵盆满满,成功的将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了起来。
而在这几个月当中,喀麦隆的角色也参与了进来,他们从特区进口了大量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有效的补充了自己的市场需要。而喀麦隆还向特区输入了将近300万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在建筑业、加工业方面很有需求,相对人工成本便宜,喀麦隆劳工干活也挺起劲的,只不过就是有些不稳定,有的劳工干了一个月就跳槽了,让人很无奈。
喀麦隆的渔业也开始受益,比亚征集了500万劳工,在三个月之内,打通了航道,这条航道直通乍得湖深水区,可以通行大型的轮船。
有了这条航道,喀麦隆大型渔轮也开始进入乍得湖捕捞作业,而那些小渔船则早就进入乍得湖深水区了,只不过,每一次他们都会被乍得人和尼日尔人排挤,好的地方,都会被乍得人和尼日尔人占据,喀麦隆人只能去偏僻的地方捕鱼。
尽管如此,喀麦隆渔民还是屡屡满载而归,这和他们在大西洋中捕捞相比,收获还更大。
喀麦隆的商贸船只也选择这条航道进入特区进行交易,这远远的减小了运输成本,现在喀麦隆商人都很乐意到乍得湖特区进行商贸往来,生意很不错。
和喀麦隆相比,尼日利亚人就要郁闷多了,他们面临出发位置完全是浅水区,大型轮船压根就出不来。
小型渔船倒是经常进入乍得湖深水区捕捞作业,他们同样被乍得人和尼日尔人联合排挤,有时候还会被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