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惦记。
孔家的事,是大事也是小事。
但是这也分人。
层次高的人,能够理解陛下的苦心,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不得不选择和陛下一样的想法。
在这件事情上支持陛下,这是他们做的最好的事,当然一般层次的人他们没有办法得到太多确切的消息,所以会跟着大牛来做一些决定,但他们内心里对于这个决定是不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丝毫的都不介意,当然也没能力去介意。
这剩下的一部分人自然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引导,就好比大明宣传部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样,对于他们来讲,现在能够得到确切消息,就是朝廷确确实实要动手了,所以他们也就是通过这些来判断的。
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有多少人是真真切切的希望朝廷处置孔家这样的特权人物,又或者他们希望惩治更多的特权人物。
有些人反应过来了,说不定会觉得朝廷做得太过分,所以对于那些看明白的人,他们就有一些害怕,害怕被人惦记大明帝国有这么多的人,也有这么多的读书人,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新式教育,也不能够保证那些人是不是就有精神疯子,一定要保留下孔家来。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就不敢自主的发表意见,只不过通过自己的另一种方式来无言的支持,但绝对不会做出头鸟,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更加放大的特殊化的,让众多人知晓。”
如果在平时你一说出这番话来听我话,建文皇帝朱允炆注意到的,毕竟这样一个人说出这番话,肯定会让其他人怀疑的。
但是在今天在这个时候,他说出这样一番话,建文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却不会有丝毫的怀疑,道理非常的简单,这些年来其实太监也是可以读书的,甚至他们也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不然管理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虽然在某些时刻他们依然像之前一样,但他们内心里更多的是崇尚自由的。
“你说的倒也有道理,只是这些人就不怕朕生气吗?在这个时候还不愿意站出来揭下来的时候,这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少,甚至他从这件事情中也看透了一些人,有的人是真的不在乎,比如那些现在身处高位的人,有的人却不得不在乎,而有的人却是真正的想置身事外,虽然这也没有错,可是皇帝却希望那些人能够冲锋陷阵,就好比如今正在山东调查的那些人。
“陛下,相比较革命而言,现在他们做的其实是非常不错了,因为整件事情可能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在这个时候,无非就是让你不喜欢,但绝对不会影响到他们后续的发展,因为如今的大明帝国官员十分奇缺,他们自信只要熬得够自立就一定能够登到高位,当然这个位置也是有考虑的。”
李易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这一番话,但他却没有停下来,他仔细的打量着建文皇帝朱允炆,因为这关系到他接下来所要说的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朝中,自然就更加的身不由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很多人秉持的原则,可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说一些真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做更多的事情。
“今天你的话挺多的,说吧,到底想说些什么?”
别人了解皇帝,建文皇帝,自然也能够了解其他人,只不过他平常的时候不需要去揣度其他人。
所以也就不会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了,但是这个时候,在某些事,适当的情况下有人不断的发言,他也稍微思索就能明白一些,就好比现在这种状况下。
李易从头到尾似乎应对的都非常的合理,但恰恰因为是非常的合理,才能显现出不合适不合理。
因为完完全全的回答,可能会让皇帝以为他提前都准备好了,可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提前准备皇帝的对话了,那么只有一个人揣度圣意的人。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很多人都愿意去做,甚至是正大光明的去做,因为讨皇帝开心和做皇帝喜欢做的事儿是非常容易的,那样的话,他们也能获得的更多,这也就让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操作。
李易啪嗒一声跪在了地上。
“陛下,大明的官制需要变一变,如今朝中的老人太多太多,年轻人的位置上不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有一些特殊的想法。”
虽然他低着头,但是似乎能感受到金融皇帝朱允文的目光,一直在看着他,他也能够从呼吸中判断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此时的心境,他非常的急促,也就意味着皇帝在这个时候也被震撼到了。
“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太监不得干政,太祖高皇帝明确的说,甚至是那块铁牌,现在都还在,如今,你在朕的面前说这样的话,不怕掉脑袋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眉头一皱,眼睛里似乎闪过一道光,他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李易似乎是第1天认识他一样,以前的你也是一个勤勤恳恳做事的大太监,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小聪明,但这种小聪明从来没有用过他的身上。
“陛下,奴婢本就是皇室家奴,命就是陛下的。
陛下可以随时拿走。”
李易这一番话倒是说得非常坦然,就好像自己在平常练过很多次一样,皇帝听着他这样说的话,顿时笑了。
“朕要你的命做什么,你的命又不能换来别人的命。
说说吧你之前从来不在这些事情上发言,今天却说了这么多,想必也思考良久,起来回话吧,朕恕你无罪。”
皇帝,朱允文也非常的清楚,有些人不说话,则一说话也就意味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们的身份太过特殊,也太过敏感,稍微不注意的话可能就会带来更多的事情。
“谢陛下。
陛下,朝廷这数10年间飞速的发展,但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官员众多,不管是朝廷的京官还是地方浮现的官,都非常的多,这也给大明的财政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之前陛下极力推行改革,但在当时还有效果,但是这10年间效果越来越差,这也就说明了,现如今的这种状态并不合适,至少不适合如今的大明。”
李易慢慢的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