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上同何殊寒几番来回,针锋相对,势要将邪恶风水迷局调查到底,然而钟寄云的身体却诠释着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概是受电视剧里那些受了伤随便涂点儿药就能立马上阵杀敌的主角影响,钟寄云以为自己也能做得出这样的壮举,谁料两天后医生减轻了止痛药剂量,药效过去后动辄浑身上下无处不酸无处不疼,手肘和膝盖尤其肿得离谱。问医生,医生忙中抽空说软组织挫伤加多处扭伤,要想恢复以前的行动力必须得静养上一周。
于是钟寄云便认了命,每天窝在病床上和临久聊一会儿天,写一会儿稿子。待到伤口基本痊愈时,交给周向阳的稿子竟有一篇突破百万点击,正是她以受害者视角编撰的避难层杀人魔的那篇。数千网友在文章下评论留言,有说从来不知道避难层存在的,也有认为避难层更易藏匿危险,需要封闭的。还有一些评论者则借机渲染中日仇恨,说石原一郎就是潜伏在境内的日本特务,那些受害者其实身居高位或是什么高要显贵,不一而足。
钟寄云看着这些评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皱眉深思,临久以为她吃错药,还特意问她是不是药物的副作用。钟寄云这才想起来把网页分享给她看。
临久用平板看网页,手指飞速地在屏幕上滑来滑去,一目十行,看得比钟寄云还快,虽不及她嬉笑形于色,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寄云姐,其实我觉得这个人说得挺有道理的。”临久的腿伤还没好,没有下床,直接截屏发给邻床的钟寄云。
网友“J风雨楼”:城市藏污纳垢的角落无处不在,但申银大厦作为江岸口金融中心标志性建筑之一,且有诸多资本背景,物业管理水平应是国际一流水准,在这里出现举世震惊的杀人藏尸案实在匪夷所思。我认为,凶手选择申银大厦并非偶然,其因如下:一据地理优势,作为大楼设计师必然是比其他人更了解不被关注的死角;二占人“和”之利,如果是有意为之,凶手很容易完全隔绝了和外界的往来,以及与同事必要的交流,制造出拒绝沟通的假相,试问若凶手不是难以沟通的外籍人士,何尝有机会长时间独处;其三为里应外合,该大楼管理方必然有高层为凶手的作案提供协助,确保他能够完全控制避难层——时间、空间、绝对控制权是凶手能猖獗作案十数起不被人发现的关键。
短短两百字的评论,钟寄云却看了三四遍。她点进“J风雨楼”的主页,发现他有很多评论和转发帖,很少有原创主题帖。他对时事新闻的点评角度刁钻,针砭到位,着眼点显然高于一般网友。主页右侧的个人资料简介非常有限,已有的诸如年龄所在地难辨真假。钟寄云放弃追究“J风雨楼”身份的打算,回过头又看了一遍对申银杀人魔的评论。
临久显然也看了好几遍这个评论,这时托腮沉思,自言自语道:“十年前就准备要杀人,每年杀一个,每年一个……”
她的话让钟寄云脑子一转,突然想到了什么,她马上拨通由博延的电话。
“博延,能不能把你们拍的现场照片传我一份,我有些东西找不到了。”
钟寄云找借口从来不用打草稿,张口就来。但是警方拍摄的现场照片属于高度机密,怎么可能想要就要,果不其然,由博延断然拒绝。
“你什么东西丢了,形容一下,我可以帮你问问物证科。照片你就别想了。”
他这周来过医院几次,虽然每次都拎着水果篮或者带些中高级餐厅的外卖,可三言两语就把话题转向公事,陆陆续续录下了好几份两人对与石原一郎周旋搏斗的详细供述。钟寄云看清楚他端的是公事公办的架子,心想这段时间给他带去的麻烦真不少,也不再主动打探消息。
钟寄云望了眼临久,再看看床头柜上放的东西,说道:“那你听好了,我有一支师父留下的原子笔,两张写了电话号码的便笺纸,三根橡皮筋,四颗国外进口的舒缓胶囊,五……”
“打住打住!”
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得出由博延额头冒青筋的模样,钟寄云偷笑不已。
“我下班之后去医院,到时候给你看。”由博延没好气地说完,便以“忙着呢”为结语,挂掉了电话。
钟寄云把评论从头看到尾,再没有比“J风雨楼”更有内涵的推断或者留言,于是合上电脑,左右晃晃酸痛的脖颈。扭头才发现临久还是一脸神游天外的表情,便挪到她床上,拍拍她道:“咱那天怎么没想到拍几张照片呢?多好的第一手现场资料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