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虽然号称四季分明,但却没有均匀分配四季的时间,相较于漫漫寒冬和长长苦夏,最美好的春季和秋季却是短得可怜,才刚刚告别酷暑没有一个月的功夫,仿佛昨天还是丹桂飘香,今天却又是北风乍起、萧杀一片,寒冬就这样在一瞬间气势汹汹地来袭。
此时是雍正元年十月,西北边陲战事自五月份爆发以来,经过五个月的时间,随着隆冬季节的来临,双方不是偃旗息鼓、来年再战,相反却是逐步进入白热化状态。
挑起这一场战事的叛军首领叫作罗卜藏丹津,青海厄鲁特蒙古首领,袭亲王王位。而这一场战事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七年前。
康熙五十五年,朝廷命罗卜藏丹津与右翼贝勒察罕丹津、达颜等蒙古王公共同统领青海和项特蒙古右翼,以平衡青海蒙古各派势力。对于朝廷的如此安排,罗卜藏丹津极度不满,认为唯有他才是青海蒙古各部落的首领,然而朝廷竟然没有委他以重任,只是与其它人共同统领青海,完全没有给予他足够的重视,清廷此举分明就是在扬他人贬自己。
由于对朝廷的任命怀有极度的不满,罗卜藏丹津一待从西藏返回青海之后,便一刻不停地悄悄开始了筹谋对抗朝廷的阴谋。至于怎么谋反,他还是要仔细思量一番。
朝廷用人的眼光一向极为精准,罗卜藏丹津根本就不具有领袖才能,所以才将青海蒙古的统领权交由几个重要王公贵族共同行驶。不管他承认与否,才能不足是确凿的事实,即便是现在有了谋反之心的时候,他也是一样由于缺乏足够的实力独挑大梁,从而不得不与他人合谋才能实现与朝廷对抗的阴谋。
与谁合谋呢?左看右看,所有具备与朝廷对抗实力又实实在在有谋反之心的人都被他仔细地研究了一个遍之后,罗卜藏丹津的目光终于锁定在策旺阿拉布坦的身上。
策旺阿拉布坦是何许人也?这个人一点儿都不陌生,就是那个多年与大清朝廷对抗,屡屡掀起叛乱事端,终于在康熙五十九年,被时任抚远大将军一举战败,事后不得不化妆成妇人,从十四阿哥眼皮子底下溜走,才勉强得以苟延残喘的叛军首领。为什么罗卜藏丹津会选中他呢?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策旺阿拉布坦的实力还没有一举消弱,即使是残兵旧部仍有相当的实力,而且在与朝廷的多年交战之中,死伤多位亲人,与朝廷有着不共戴天的刻骨的仇恨。相反其它青海和硕特贵族受朝廷封赏,很难游说他们起反叛之心。
然而那个时候的罗卜藏丹津尽管蓄谋已经久,又有外援力量,却仍是一直按兵未动,甚至还在康熙五十九年作为和硕特贵族的代表,参加了清军护送达赖喇嘛(西藏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之一)入藏的军事行动,并最终完成达赖七世的坐床仪式,完全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他还不具备足够实力以对抗清廷,不得不以暂时采取臣服的策略,待养精蓄锐之后,瞧准时机东山再起。
对于这两个磨拳擦掌密谋反叛之人,朝廷确实是疏忽大意了。在罗卜藏丹津这边,是因为他伪装得实在是太好了,连护送达赖七世进藏的军事行动都能够圆满完成,谁会怀疑到他会是逆臣贼子呢?至于策旺阿拉布坦那边,尽管他是十四阿哥的手下败将,还是叛逃的败将,但是在十四阿哥任抚远大将军期间的平叛结束之后,从朝廷的角度来讲,早已经因为西北连年战事而陷入了被动局面,国库耗银急剧增长,由于不能一举消灭策旺阿拉布坦的势力,双方陷入拉锯战是一个双输的结果,而继续虎穴追踪必将导致整个大清帝国被拖入泥潭。为此朝廷不得不审时度势,虽然策旺阿拉布坦是叛匪,但是他隐匿行踪,不再主动出击公然做出反叛之举,保全了朝廷的颜面,少打一场战争,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是极大的节约,这对于国库仅存八百万两银子的康熙帝国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为此,先皇审时度势之后,不得不默认了策旺阿拉布坦的小人行径,对他采取怀柔政策,只为确保边疆安定稳固。然而,小人永远都是小人,结果终究是养虎为患,尽管他只是一只病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