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之前经历过的,人格统合装置,以及精神统合装置碎片的争夺战,虽然没有刻意去寻找,似乎也无法刻意找到,但是,它总会以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自行出现。若是之前抵达境界线,是“江”刻意所为,加上所抵达的境界接近末日症候群患者集体潜意识的特殊性,那么,是否意味着如果我找到了,自己在境界线中所经过的那一段不知是何处的环形走廊,在通过那扇大门后,就会看到一个新的精神统合装置,至少是精神统合装置的碎片?
“江”让我进入境界线,也许正是将我当成了探路器。现在,我知道了那个地方,“江”必然也知道了那个地方,而我至今仍旧不清楚那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却不能肯定“江”不知道。通过脑硬体的整理,数据现实,那条环形走廊位于五十一区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但是,就是我们此时所在的这条环形走廊的可能性,不高于百分之四十。
结合五十一区的计划,以及席森神父的自信,也许可以相信,席森神父知道“精神统合装置”的存在,并拥有了利用它的技术。甚至,这个精神统合装置才是他来到五十一区,并花了这么大的气力去协助五十一区的真正原因,并且,他对我所说的,足以对抗末日真理教和纳粹们的力量,只是获得了“精神统合装置”,并将其利用起来之后才能达成的事情。
整合所有的资讯后,席森神父知道精神统合装置的确切位置的几率在百分七十以上。
另一方面,应该不是所有的神秘组织都能猜想到这种可能性,不过,也应该无法瞒住所有的神秘组织。仅仅席森神父自己,想要将精神统合装置充分利用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考虑到效果最大化,席森神父需要合作者,这个合作者必须强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特性,能够在涉及精神统合装置的事务上发挥高效的作用。但在综合力量对比中,又不占据绝对的上风。并且,组织态度必须是友善的。这些条件足以刷掉五十一区这样的政府机构,以及小型的神秘组织。锉刀隶属的雇佣兵组织,是大致符合条件的神秘组织之一,毕竟他们拥有复数的锉刀等级战力的人员,并且也拥有自己特有的神秘性技术。不过,更有可能的是走火隶属的欧美区第二大神秘组织,他们在人力资源上的整合优势实在太明显不过了。无论是信誉还是立场,都十分符合合作者的要求。
至于耳语者,应该和其它小组织一样,并没有被考虑在内吧。不过,若严格进行判断,也应该是位于次级的合作者位置,因为耳语者虽然人数极少。但在结构上,却比已知的大多数神秘组织更加严谨、完整、周密。加上耳语者的根据地先天性的地理优势,被作为比走火他们次一极的合作者列入考虑名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拉斯维加斯一行从头到尾所发生的事件中,席森神父无论在暗中还是在明处,对我们耳语者和锉刀小队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动。就更加值得玩味了。
这一次,精神统合装置尚未真正出现,能够推导出的,其所涉及的外在因素就已经多到让人感到一团乱麻的地步。不过,如果将“江”列入干涉性因素之中。那么,即便是席森神父这些人。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排除这些“微不足道”的因素,我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通过席森神父确定精神统合装置的具体所在,然后再做其他打算。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在五十一区的神秘组织都是潜在性敌人,尤其是五十一区、席森神父和走火等人,但是,最大的敌人还是一定会和我并行获得情报的“江”,不过,前来执行“江”的意志的力量主体,应该是“异化右江”。
无论是独自面对席森神父等人,还是异化右江,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即便考虑联合的可能性,这种合作也一定和在瓦尔普吉斯之夜中,与魔法少女和龙傲天等人所发生的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失效。
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我暂时没有太好的主意,但是,如果真的视“江”为计划的最大敌人和异数的话,那么,这次行动的核心就不应该放在“夺得精神统合装置”这个目的上,而应该是“阻止‘江’获得精神统合装置”。比起前者,后者的可行性似乎更高。
不过,正因为少年高川幻象的出现,让我不太确定,“江”是否真的是敌人。当然,和过去一样,我不了解“江”,甚至觉得,除了少年高川幻象之外,不会再有像他那般对“江”抱有那般强烈情感的“高川”。我也仍旧觉得,超级系色和超级桃乐丝对“江”的提防和限制性举措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不过,说实话,正是因为我也同样相信,少年高川幻象再怎么异类,也仍旧是“高川”,所以,对于他的计划,我并不抱以彻底反对的态度——正好相反,我觉得,他的计划,也许比我正在执行的计划更有可行性。
于是,和少年高川幻象“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一样,我也不知道,只因为计划的不同,就认定绝对不能让“精神统合装置”被“江”得到,是否是一个正确而必要的选择。
我甚至一度升起,希望有中间人对行动纲领进行参详的想法,即便这个中间人是一向对“江”抱有极大戒心的超级系色和超级桃乐丝也没关系。但是,即便是这种“懦弱”的想法,我也没有条件实现。我必须依靠,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即便这个行动的结果,是在摇摆不定和犹豫不决中,毫无作为地等到一切尘埃落定。
我在沙发上思考着,建立又推翻自己的决定,所有足以影响决定的因素,都被脑硬体枚举出来,并将其影响力逐个累加到模型中,然而最终的数据模型,也依旧是一种暧昧的,模棱两可的形态。无论是单纯以原生大脑进行思考,还是加入脑硬体的逻辑推演,都无法产生一个拥有决定性意义的行动纲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心烦意乱,在脑硬体的控制下,这些事情就像是一个待定的选择题,而对于又冷又硬的机器来说,只要不陷入死循环,就没有任何问题,即便再暧昧的答案,在被枚举到小数点后也会产生差异,并以这一丝差异选定答案。
对此时的我而言,无法做下决定,仅仅是这个枚举到决定性差异的过程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