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寒冬,天龙寺外的大树枯枝横生,梧叶凋零。
门前有一僧人拿着铁树扫帚,在门前清扫。
便在此时,但听路上马蹄疾踏,一人在寺庙前勒停缰绳,翻身下马,一撩衣摆,飞快的步上台阶,大步跨入门中,“方丈在何处,速去通传,便说……哎,算了算了,不必通传,我这就去禅房找他。”
那僧人呆呆的拿着扫帚,这才反应过来此人是谁,大声道:“忘玄大师!”
来者正是谢曜,他沿途听闻大理战事紧迫的消息,一刻不敢耽搁,进入天龙寺就像回家一般熟悉。他重回天龙寺,六年中故地重游难免伤怀,路过殿外,想到当初教习自己六脉神剑的本玄大师已然圆寂,也没有涅槃炉矗立其间,竟是怔然而痴。
随即摇了摇头,轻车熟路来到禅房,抬手敲门:“方丈?你在入定么?”
“啊?是忘玄你回来了?”
随即禅房的门“吱呀”一声拉开,檀香味扑面而来。法玄大师与他多年不见,两人皆是对视了良久,末了异口同声道:“你老了啊。”
法玄说罢一愣,随即笑了一下,“你不老,我才真真是老了。快些请进,我们正说到你呢。”说着转身领他步入房中,只见茶几旁的蒲团上,坐着一名白须白眉的僧人,可不正是一灯大师。
谢曜见状不禁惊讶:“一灯大师,你也来此地了。”
一灯大师微微颔首:“故国有难,如何敢偏安一隅。”当下三人围桌而坐,法玄又让僧人斟了一杯新茶,这才开始交谈。
原来一灯大师此前听到消息,便带着朱子柳武三通速速赶回大理,蒙古进攻大宋不下,将目标放在了宋边境的大理,是以一年前开始发兵南侵,但因大理天然屏障甚多,迟迟久攻不下,前不久刚撤兵离开。
“既然如此,大理国困可解?”
一灯大师摇头叹气:“这些年蒙古四处征战,你不是不知。怕这只是疑人之计,蒙古趁我国松懈,卷土重来,到时候没有防备,可就大大的不好办了。”
谢曜想来也是,便问:“那大师有何主意?”
一灯放下手中的茶杯,沾了茶水,一笔一划的在茶几上写了一个字。
“守?”谢曜和法玄探头一看,脱口念到。
谢曜略微沉吟,猜测说:“大师的意思,便是守在大理,国困危机一日不除,一日便不离此地?”
一灯看了一眼他,笑道:“正是。”顿了顿,继续说,“便像你义兄守襄阳一般,能守多久,是多久,再不济也得保存我曾孙性命啊。”大理朝中以高氏和段氏两派分歧严重,不得安宁。一灯想到此事,又叹了口气,“与其留在这污秽不堪的朝堂,不如隐居深山常伴青灯古佛。”
谢曜对此深有感触,附和道:“是极。”
三人商议甫定,谢曜便也做好了打算,若蒙古打下大理,便可方便南侵大宋,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出一把力。当即定好心思,愿意留在天龙寺同一灯大师等人一起坚守,法玄和一灯闻言皆是欣然无比,点头应允。
没曾想这一守便守到第六个年头,其时一灯大师的曾孙继位大理国国主,是号称“定天贤王”,年方稚幼。蒙古近来频频涉江侵扰大理边境,想必是趁着新帝登基来钻空子。
果不其然,次年七月,便听闻忽必烈大军进驻六盘山,遣使往凉州召吐蕃首领谈判,以便透袭大军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过川西吐蕃地区。八月,大军驻扎临洮,尚还遣人来大理劝降,却被一灯大师告知曾孙,大理拒绝招降。同年九月,忽必烈兵分三路,合围大理,渡大渡河后,经行山谷二千余里,一路招降云南部族首领。
于是忽必烈大军一路顺风,蒙古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丞相高祥率最后主力军屯戍金沙江沿线,又遣将领高通率一部驻会川,抵进蒙古军。十二月初,大理军与蒙古中、西两路军对峙,忽必烈三路军侧后攻击,丞相高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待蒙古元气恢复,全歼大理军主力,乘胜追击,直逼大理都城。
十二月二十五日,蒙古兵临城下,天龙寺遣会武弟子随军出战,一灯大师携渔樵耕读也在其中。法玄大师不会武功,却也不敢留在寺中,而是带着谢曜潜进皇宫,营救大理国君段兴智。
“这时全城戒严,就算我是天龙寺方丈,怕也不会将我们放入皇城。”法玄大师皱了皱眉,看了眼谢曜,却又飞快的低下头。
他踌躇了良久,才一把将谢曜拉到城墙之下,指着一丛杂草:“我少时在此挖了个狗洞,咱们从这儿进去。”
法玄说罢,放下禅杖便要往里钻,谢曜忙将他制止,哑然道:“何须如此,咱们从这儿越过去。”语毕,反手将法玄扛在背上,足下一点,便轻飘飘越过这数丈高的城墙。
“啊哟!等下!我的禅杖还在外面!”
谢曜无奈,复而又越过墙头,将他的禅杖捡回来。
皇城此时见不到一个士兵,兴许皇帝都拨兵城外迎敌抗战,东风瑟瑟,一片肃杀之气。法玄在前引路,谢曜紧跟其后,大理皇宫并不如何金碧辉煌,占地却也不小,二人七拐八拐避开宫女侍卫,便来到一座宫殿前方,这宫殿之前里里外外站了众多士兵,但见披甲穿胄,步伍整肃,矛戈刀剑森然。
谢曜早就预见,因此趁众名守卫未曾发现之时,已经提着法玄飞上彩瓦房顶。
法玄摇摇摆摆的扶着屋脊,面无血色,不知想到了甚么,抬头迟疑道:“想来……想来陛下定在此间。城外正在交战,可不能惊动宫女侍卫,免得让他等恐慌。万一大理打了胜仗,再将陛下送回便是。”
谢曜明白他的意思,想到临走一灯大师的嘱托,当即就道:“方丈,你先在此候着,我去救皇帝。”
话音甫落,谢曜便猫腰走到屋檐边,一个闪身跃下,同时点倒窗户边上的四名守卫,身法极快,简直匪夷所思。他从窗户里悄然进入寝宫,但见四周廊柱高约两丈,房顶乃是各种花纹彩绘图案,地上的大理石地板闪闪发光。
谢曜缓步往寝宫内间走去,寒风从窗户里灌进来,吹起四周明黄帷幕,一名j□j岁的男孩黄袍加身,正惨白着脸,坐在精致的软榻上,有人走近他还未曾发觉。
谢曜看他身上穿着,再不迟疑,拉起他手臂,那男孩抬眼一看,便要惊吓出声,谢曜忙道:“莫害怕,我是来救你的。”
那男孩呆了一呆,见是一名从未见过的灰袍中年,问:“你救我干甚么?我不去!我要等我父亲!”说着便将谢曜手一甩,转身窝回软榻,低头无声哭泣。
“你……你这个小娃娃,怎的这般不懂事。”谢曜正欲同他讲大理危机,忽听殿外杀声阵阵,马蹄纷沓,惊然无比,“不妙!怕是蒙古攻破城门,杀进皇宫了!”
谢曜也不管他是皇帝是太子,上前一把扛在肩上,飞快翻出窗户。
但见一队蒙古骑兵已然先驱,长枪直入皇宫,抢掠宫女,同大理为数不多的守卫叮叮哐哐的交手,一阵凄厉的牛角号响过,随着隆隆的鼓声,又是一帮蒙古步卒分别从两边宫门闯入。
“蒙古人攻破城门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登时大理皇宫中乱成一片,哭嚎声,喊杀声,混合一片。
“谢大侠!你将陛下救出了么?”远处的朱子柳判官笔刺杀两名蒙古兵,同一灯大师快步来到他所处的角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