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院子中,三人落座。
墨苍生看向刘宣的眼神,多了一抹认可,道:“石谷村的事情,多谢大人。”言语中的称呼已然发生变化,从直呼其名变成了‘大人’。
刘宣说道:“石谷村在我的治下,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该惭愧的是我。百姓日子过不好,也是我这个父母官失责。”
廉颇道:“贤弟,你还未赴任,这怎么和你有关系呢?不用大包大揽。”
刘宣笑了笑,话锋一转,问道:“第二个条件呢?”
墨苍生沉声道:“第二个条件,如何光大墨学,让墨家为各国所接受。你愿意助我吗?”
这一条件,可谓苛刻。
相比于第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谓难上加难。
墨子一生都在宣扬墨家的兼爱非攻,希望战事消弭,希望恢复和平盛世。
最终墨子的成效,并不显著。
虽说墨子扬名,但真正器重墨子的国君,却一个都没有。
事实上,不仅是墨子,连孔子这样名扬列国的大儒,他宣传儒家的学说,也是处处碰壁,无法光显儒家。
如今墨家式微,要光大墨学,可谓是难上加难。
此刻,刘宣表情无比的慎重。
作为荀子的弟子,他除了荀子传授的儒家学说,更兼杂法家、道家、名家等流派学说。
对墨家,也有所了解。
要彰显墨家,得从长计议才行。
刘宣思考片刻,缓缓说道:“墨壮士,要光显墨家,我认为并不容易。因为我曾经研读诸子各家的学说,最后认为单靠一家的学说治理国政,想撑起一个国家,那几乎不可能。严格的来说,墨家想要广大,不仅需要墨家‘兼爱非攻’的学说,还要身体力行,还要联合各家学说。”
“如何身体力行?如何联合?”墨苍生看向刘宣。
墨苍生对于墨家的学说,其实并非特别的精通,他擅长的是武艺。但作为墨子的后人,墨苍生不能看着墨家没落。
刘宣回答道:“涉及到各家学说,便需要提一提法家和儒家。”
“当世之中,最富盛名的是法家。”
“各国图强,都依靠法家变法,都在积极的增强自身实力。但法家虽好,却并非什么都适合在治理国家上。”
刘宣神色肃然,不急不慢的说道:“法家学说,讲究‘别亲疏、不分贵贱、一断于法’,这是很有道理的事情,可世间之事,岂能一法而断之。”
“所以,法家在某些时候矫枉过正了。”
“常言道刚则易折,法家学说霸道刚强,变法容易,图强容易,但治国则力有未逮。”
“我认为,法家治国是大方向。”
刘宣继续道:“在法家的基础上,也需要儒家治国。”
“儒家学说,讲究身行仁义,饰礼乐,定人伦,上忠于主君,下教化百姓。儒家治国要推广开来,费时费力,且见效慢,对军队没太大帮助。”
“正因为如此,当世君主,几乎没有愿意接受这一学说的。”
“我认为,儒家也不能单独治国。”
刘宣侃侃而谈,挥洒自如,总结道:“在我看来,要治理国家,应当儒为表,法为心,内外兼用,才是治国之道。依法治国,以儒安民,才是强国之道。”
廉颇神色钦佩,感慨道:“先生一席话,真如晨钟暮鼓一般。如果大王在这里,必然欢欣鼓舞,抚掌称赞。”
刘宣学自荀子,当属儒家。
然而刘宣的一番话,却超出了一宗一派的界限,这份眼力相当的不凡。
事实上,荀子虽属于儒家,所学却颇为广泛。史载,荀子的弟子李斯和韩非子,都是学自荀子,却又为法家代表人物。
墨苍生淡淡道:“儒为表,法为心,很有道理,但和墨家有什么关系?”
廉颇附和道:“我也有这个疑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