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之名,天下皆知。
不论哪一国的君王,在表面上,对荀子都得敬重。赵何也清楚荀子的学识,知道荀子学究天人,他对荀子亲自手书的一篇文章,心中也是非常期待。
他打断道:“先生,本王有一请求。”
刘宣道:“大王请说。”
刘宣有些意外。
在既定的流程中,没有这一安排。
赵何面带微笑,不急不缓的道:“荀子的才学,盖世无双。有荀子亲自手书的《劝学》,丹儿必定努力读书。今日丹儿拜师,不如先生带着丹儿诵读一遍,令丹儿更有印象”
“臣遵命!”
刘宣直接应下,说道:“公子丹,坐到为师的身旁,跟着为师诵读。“赵丹上前,在刘宣的身旁坐下。他准备把竹简递给刘宣,但刘宣轻轻的摇头,示意赵丹自己拿着。如今的赵丹,虽然聪慧,也早早的启蒙读书,但年纪还笑,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字,也看不懂竹简上的内容
,只能跟着诵读。
刘宣对《劝学》的内容,早已倒背如流。他正襟危坐,调整好气息,微闭着眼睛,张口诵读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的第一句,自刘宣的口中传出。刘宣声音极为洪亮,而且诵读时抑扬顿挫,更透着不一样的味道,非常舒服。
赵丹打起精神,跟着刘宣一句一句的诵读。
刘宣诵读一句,赵丹就跟着读一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整篇《劝学》,全部读完。
刘宣自始至终都没有看竹简一眼,而且他诵读极有韵律,令人不自觉的沉醉。恰是刘宣的这一举动,令在座的众人钦佩不已。
刘宣不愧是荀子的弟子。
赵何捋着胡须回味一番,感慨道:“荀子之学问,真天人也。”
赵胜道:“可惜荀子在稷下学宫,如果荀子来赵国,那就太好了。”
一众人,纷纷称赞。
刘宣听在耳中,倍感自豪。拜师结束后,接下来得开宴了。宴席开始前,刘宣起身请赵何到主位上落座,但赵何却在正上方摆放了三个位置。
一个是赵何的,一个是田欣的,一个则是刘宣的。
至于赵丹,在刘宣的身旁伺候。
宴会上,觥筹交错,推杯交盏。
尤其是田欣,她的欢喜溢于言表,也向刘宣敬酒致谢。宴会结束后,百官散去。田欣带着赵丹回宫,赵何、赵胜、廉颇、缪贤留下。
刘宣带着赵何等人进入书房落座。
赵何喝了醒酒汤,人已经清醒,正色道:“先生即将离开邯郸,但丹儿的学业,还得先生多费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