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到20分钟前,在距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20多海里的海面底下。1艘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s级潜艇185号,静静的停在海下十几米处。潜艇的潜望镜已经升起来了。
在上次中华帝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与协约国、同盟国联合远征舰队的海上决战当中,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潜艇部队遭到了重创。于是中华帝国的国防部发现,因为敌人军舰配备了声呐系统,潜艇在海上大战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极其有限,于是中华帝国国防部听取了皇帝林大鑫的建议,除了6支主力舰队配备的潜艇外,其他的潜艇将不再聚集在一起参加海上的决战,这些潜艇将会在广阔的大海里面,执行新的狼群战术。以攻击敌人的商船和运输船为主,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同时对于一些落单的敌人军舰也不需要客气,该击沉就击沉,于是美国和日本加入这场战争之后,中华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把上百艘的潜艇分散到了整个太平洋当中,攻击一切美国、日本以及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船只,对日本本土和美国西海岸进行封锁。
编号185号的s级潜艇就和其他几艘潜艇一起来到了美国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附近。寻找猎物。
刚刚抵达不久,一个猎物就出现在了185号潜艇的雷达上,随即185号潜艇潜入了海中悄悄靠近了猎物,便停在海水中。依靠声呐系统和潜望镜,耐心的等待着猎物自己靠近到鱼雷的攻击范围,最终在猎物距离185号潜艇800米左右之时。185号潜艇发射了2枚533毫米的鱼雷,其中1枚击中了美国海军巡逻的驱逐舰。十几分钟之后,这艘美国驱逐舰就消失在了海面。只剩下几十名这艘驱逐舰上美国海军的官兵,漂浮在海面之上。
沉没的这艘美国海军驱逐舰,让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更有理由继续留在珍珠港海军基地,不过接下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指挥官亨利特尔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在第一艘美国海军驱逐舰沉没的当天,还有2艘美国运输船被鱼雷击沉,这2艘排水量都在5000吨的运输船上,一艘装着从美国西海岸运往珍珠港的各口径舰炮炮弹,另外一艘装着给太平洋舰队官兵的生活物资。
随即珍珠港内守卫港口的美**舰,出动了7、8艘配备了声呐系统的快速防护巡洋舰和驱逐舰,在珍珠港附近海域寻找中华帝国的潜艇,不过搜索了2天也没有任何的发现,而在这2天的时间里,又有2艘美国运输船被潜艇的鱼雷击沉。
更让美国人郁闷的是,1艘负责搜索潜艇的美国快速防护巡洋舰,也被它要搜索的目标用鱼雷击沉了。
这样的情况,亨利特尔马上把准备去日本的一部分军舰也撒了出去,搜寻中华帝国潜艇的踪影,要是让中华帝国的潜艇这么嚣张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艘美国装载物资的运输船在珍珠港附近的海域被击沉。
数十艘美国海军的军舰分成几个编队,在珍珠港海军基地附近的海域,展开拉网式的搜寻,不过依然毫无所获,还好再没有美国的运输船在珍珠港附近的海域被击沉。
虽然没有了中华帝国的潜艇在珍珠港附近的海域,但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依然老实的待在基地港口内,等待着第二支联合远征舰队和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队大战的结果。
原来在珍珠港附近海域的中华帝国潜艇,看到珍珠港内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下子派出了几十艘军舰,分成几组编队对他们进行搜索,顿时没有犹豫的离开了珍珠港附近的海域,准备去其他的海域继续搜寻猎物。
上百艘中华帝国海军的潜艇,在太平洋上的群狼战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短短3天的时间,除了7艘日本运输船和18艘美国运输船被击沉之外,还有1艘日本海军驱逐舰、1艘日本海军近海炮艇、1艘美国海军快速防护巡洋舰、2艘美国海军驱逐舰和1艘美国海军训练舰,也被潜艇的鱼雷击沉。
在日本人身上的战果基本上都是中华帝国的潜艇在东京湾外所获得的,而在美国人身上的战果,大部分都是在美国西海岸取得的,中华帝国的潜艇部队却没有任何损失。
在美国西海岸附近海域的海面下,中华帝国潜艇部队的旗舰刺刀号潜艇内,刺刀号的大副手中拿着一封电报对中华帝国潜艇部队指挥官,兼任刺刀号舰长的张斌说道:“珍珠港附近海域的几艘潜艇已经撤离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的搜索范围,准备到美国西海岸各港口与夏威夷群岛之间的几个航线上守株待兔,继续寻找可以攻击的猎物。”
张斌点头说道:“我们潜艇部队这次的任务,是对美国和日本的海上通道进行攻击,运输船是我们潜艇部队的首要攻击目标,至于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主力,不需要我们潜艇部队去对付,自有我们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去应对,我们潜艇部队现在采用的狼群战术,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避实就虚,找软柿子下手,尽量不要对敌人军舰发动进攻,当然落单的敌人军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能不放过还是不要放过的,希望别有人头脑发昏,对多艘敌人军舰发动鱼雷攻击。”
刺刀号大副笑着说道:“如果能在雷达上提前发现敌人落单的军舰,我们只需要在它航线前方埋伏下来,让敌人军舰上面的声呐系统搜索不到我们的潜艇,然后等敌人军舰靠近我们的潜艇,就可以让潜艇展开鱼雷攻击,不过要是多艘敌人军舰,就算能击沉1艘,潜艇很可能被击毁在敌人剩余军舰的深水炸弹攻击下,咱们的各位潜艇舰长,都是猴精猴精的主儿,不会有人轻易犯险的。”(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