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来者取代了,又恢复了农民的身份。 而且在农村,很多地方的村干部并不是真正按照才能选上的,在很多大家族聚居的自然村,村里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各家族之间平衡的结果。这个家族的人当了村委会
书记,那个家族就可能占了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不管官方愿不愿意承认,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也正是这种种存在已久的惯例,让很多村干部实际上并不想冒险去干什么实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跟混日子差不多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国家大力提倡让大学生下基
层当村官的原因,想让有思想有干劲的年轻人给农村带来活力,带来新的思路和致富方法。 但是由于农村的复杂性,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其实受到的制约太多,根本就伸不开手脚,有时候还会受到村里顽固分子的排挤,有些毫无作为的村干部压根就不想让大
学生村官干出什么名堂,要不然不是显得自己多无能么。 这种骨子里自私的劣根性,让孟宪平深恶痛绝,又有点束手无策。例如搞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这件事,明明已经有余湾这个活生生的成功的例子摆在那儿,可有的村子
就是不为所动,到现在都没有半点动静,让人很不可思议。 哪怕是镇里已经三番五次提出要求,可是依然有村干部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推辞,让镇里也很生气,又不好用行政手段来强行推广。老百姓不愿意村干部不支持,
镇里要是坚持要求他们去搞设施栽培,要是成功了赚到钱了还罢了,大家不会说什么。这万一要是失败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孟宪平紧皱眉头,苦苦思索。他很久才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重重地在桌上拍了一下,霍地站了起来。“你们不是一直不肯学习余湾,宁愿守着几亩土地受穷也不愿意
搞转型吗,那我就非要把余湾打造成让明星村子,我就不信你们一点都不动心!” 孟宪平终于不再纠结了,原先他觉得余湾的经济发展要比其他村子都要好,本着让各村均衡发展的思路,有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他都倾向于让给了其他村子享受,以
期让全镇的贫富差距不要拉大。可是天不遂人愿,哪怕是享受了政策红利的这些村子,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反倒是凭着自己本事自力更生的余湾,发展得越来越好。 现在的余湾不仅仅村里集体产业搞得红红火火的,今年还有几个原本在余湾农业公司上班的村民,自愿辞职另谋出路,通过流转土地成了种粮大户,想要借助余见海
提供的技术自主创业,通过规模抢先致富。
可是很多村子的村民宁愿抱着老思维守旧,也不肯去尝试。这有农民本身的局限性,更多的还是村干部的不作为让大家心里没有底。 孟宪平想要彻底打破这种禁锢,他下了最大的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