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正在试图向中亚区域进行突围,西方有一些族群因为战火的关系正在向中亚区域迁移。出塞的军队目前所拥有的骑兵数量不足,后勤线的制约也产生器械不足的现象,他们一致认为没有把握发动与胡人的决战。”
“那些从西方迁移过来的族群很多?”
“初步判断,涌入西域区域的族群不少于四十五个。那些族群的人口从数百到数万,个别的族群人数可能超过十万。这些族群的发展程度也都不相同,有些是处在类似于百越茹毛饮血的阶段,有些则是有完善的文明制度,他们的科技发展层次也难以进行判断,不过初步的侦察是没有拥有铁器的青铜时代。”
“冒顿正在与那些新的异族接触,试图形成一个抗衡我们的联盟?”
“是的,冒顿正在与新出现的异族接触。前线传来的情报上显示,已经有两个新出现的异族被冒顿说服。”
会有那样的情报是因为冒顿的队伍中出现了华夏族群从未见过的东西,那些东西可以是服装,也能是出现在人的头发,甚至是能从纹身上进行区别。
对了,现在整个世界的很多族群都有纹身的习惯,越是落后和野蛮的族群纹身就越盛行。他们的纹身可以是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也{可以是当地比较凶猛或者狠毒的野兽和昆虫,很多人相信纹身能够带来力量,其实是纹身在脸部使人变得狰狞,不但是起到阻吓的作用也给自己壮胆。
比较喜欢纹身的是出自波斯裔和埃及裔,波斯是受到印度支那那片生活在丛林里的族群影响,埃及裔则是受到了非洲大陆上原始部落的影响。另外,埃及人目前可不会自称为阿拉伯人,埃及文明盛行的时候“阿拉伯”这个称呼还没有出现,还是需要到中叶世纪哈里发(既是苏丹)制度横扫中亚的时候。埃及人才开始自称阿拉伯人,也只有波斯人拒绝成为一个“阿拉伯人”,因此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一直遭到新兴阿拉伯集团的攻击。
“几个中郎将是什么态度?”
“回王上,几位中郎将请求来自您的指示。”
听闻西边迁移来很多族群,吕哲其实也是一种犯懵的姿态,特别是刺探到冒顿正试图与那些新出现的异族进行沟通,他的内心里不免出现两极化的矛盾。
华夏在记载历史的时候只会记录本土发生的历史事件,因为对“天下”之外的土地不感兴趣(或者叫无视),史学家出现后的历史记载上对于“域外”的记录哪怕是有也只是三五笔的点缀作用,从来都没有兴趣去了解本身族群之外的任何一个民族。哪怕是对敌人也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
华夏族群对于异族当然有藐视的资格,因为华夏族群从黄河源头开始扩张之后,一个又一个异族在与华夏族群的交战中不是臣服后被融合,就是被消灭得连一个族人都没有剩下。后面又因为华夏的文明被儒家所把持,罢黜百家之后的儒家是一种唯我独尊的姿态,对于“域外”能够打得过的时候是一种藐视的态度,打不过儒家就干脆学鸵鸟。这种现象也就造成整个华夏的历史篇章除了面临亡国或危机时才会突然“冒出”一个异族,其余时间段历史记载上的异族在官方上都是不存在的。
观看整部华夏历史,很丧气地说是一部内战史和亡国史。也就是因为儒家的出现才会有“朝代更替”的说法,无论是同族群的统治家族更替或是亡于异族手中都叫朝代变更。而这也是世界独一份,在其它没有儒家的文明中并不存在朝代更替的说法,所采用的都是使用“亡国”这个很明确的记录。
对于外部环境的不了解影响到的不止是一代两代人。是整个族群在繁衍期间的一个缺点,造成的是对危险没有足够的认知,无法产生预见的环境,其结果自然是“内王外圣”的政治观点横行。
在吕哲的记忆中。西域当然是一个族群复杂的区域,可是在西域生活的那些族群是“本地人”,又或者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而来。这一认知上是处在“空白”阶段,他甚至都不太确定历史进程是不是本来就该是目前这样子。
因为对于事态发展的模糊,吕哲自然也就没有产生对局势的了解,那么又怎么去下达指示?
“出塞部队目前的骑兵是十二万,在数量上要远远少于南下的胡人。新出现的异族之中不缺乏游牧民族,若是让冒顿与那些异族联合在一起,骑兵的数量差距会被拉得更大。”
汉军目前只有三个骑兵军团,也就是第一骑兵军团、第五骑兵军团、第九骑兵军团,每个军团的骑兵建制是五万人,那么也就是十五万名骑兵。另外收编于秦军的王贲所部和徐岩所部,从接近五十万的秦军中又整编出大约六万的骑兵,收编自王贲所部的三万骑兵已经出塞,属于原来中原军团的三万余骑兵却是还待在三川郡。
第一骑兵军团和第五骑兵军团现在都是作为出塞参战部队在沃野那一块,王贲麾下的三万骑兵只有少部分是发下了必要的骑兵装备,如马镫、新式马鞍、斩马刀、骑弩,战马的马蹄铁倒是普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