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把郭嘉留下来,说到底还是有些话希望他能够让朱灵明白,毕竟他是不可能直接说出来的,那样就成了承诺和保证,这是任何上位者最为忌讳的事情,但借郭嘉之后就不同了,有回旋的余地,就算秋后算账,他也完全可以推脱出去,对这些毫不知情。
这件事情上,曹操希望朱灵能够理解,并最大程度的配合曹仁,而至于留下郭嘉,曹操自然不是单单为了这件事,而是想听听他对刘澜和文丑之间的决战有什么看法,其实他心里还是很希望两军能够僵持在琰城的,谁也奈何不了谁,那他就有机会扫荡徐州。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可能会变成现实,虽然郭嘉明白曹操的想法,但毕竟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一仗双方分出胜负的可能性很大,但至于谁能取胜,不好说。
曹操愕然抬头:“你认为刘澜会胜?”
如果袁绍能赢,郭嘉肯定会直接明说,但他却含糊其辞,就说明这位曾经对刘澜极为不屑的郭嘉真的很看好刘澜。
“曹公难道不看好吗?”郭嘉狡黠一笑,反问道。
“看好是看好,但我觉得文丑还是有机会的。”徐州就在眼前,文丑大军压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文丑肯定会拼命,所以刘澜就算胜,也一定会是惨胜。
当然二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说白了都是参考过往的经历得出的结果,可别忘了过往的经历毕竟是过往的经历,并不等于这一次冀州军还会败,说不得在吸取经验教训后,会改头换面,迎来一场大胜。
一次将刘澜击向深渊,这种情况,在战争之中很普遍,也经常出现,鹿死谁手,还真有些让人期待。
而在此时的琰城县内,在议事厅中,刘澜与几员将领见面,听取这些天关羽对战局的部署,可以说这几天不仅仅是文丑在调兵遣将,关羽也同样在调兵遣将,甚至在观察了文丑在开城的情况之后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就等着给予文丑致命一击了。
如今开城的情况,是三股势力,第一股乃文丑,第二股乃高览第三股则是夏侯惇,可随着他们南下,又有不同,坐镇开城的高夔,变成了四顾势力。
这四顾势力,浩浩荡荡向琰城杀奔而来,三路并进,可以说文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但是他三路大军看起来密集行军,齐头并进,可只要运用得当的话,其实是可要对其进行分化和瓦解的,也就是说关羽希望这一仗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法,先解决其中一部敌军。
而在选择敌军的时候,关羽却有些难以抉择了,本来他想和帐下大将研究出一个方案后向徐州汇报的,可不想他们还没研究,刘澜却在这个时候抵达琰城了。
刘澜抵达琰城,只是为了来鼓舞士气,没想到却因缘际会之下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既然来都来了,他当然要听听看关羽他们是怎么打算的了,虽然他乃征西将军,可他也懂得不该去越级指挥,这个时候直接是关羽,就得由关羽来,至于他嘛,则可以帮他们参谋参谋,这对现在的刘澜来说,也算是他的强项了。
敌军为了能够快速抵达琰城,势必不可能统一行动,这无可厚非,把部队分成三股,更能够随时支援,形成掎角之势来应对关羽,而在分兵而来时,夏侯惇选择了从西面而来,高览则为右路,文丑亲自坐镇中军。
如果要对选择突破口的话,选择高览与文丑显然并不合适,毕竟他二人都乃冀州军,要孤立分散其部,且不说夏侯惇的反应,另一方必定会不顾一切来援,而如果选择夏侯惇的话,则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首先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能不能保住他们准确无误的传递消息?其次对于夏侯惇文丑会不会向救援高览一样不顾一切,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一旦他们之间交流本来就有阻碍的话,无法准确传递情报,那么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先派出疑兵来迷惑文丑,让他相信关羽就在自己对面的琰城,而这个时候夏侯惇求援过来,你说他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
肯定不会是夏侯惇遇到了关羽,自然而然会认为这是夏侯惇在拖延时间,不过是想要保存实力罢了,这情况出现的可能极大,当然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一定能够成功,到时候消灭夏侯惇就一定可以成功。
可刘澜却犹豫了一下,看向关羽说道:“既然云长要迷惑关羽,那不知道要用多少部队充作疑兵?又要用多少部队去攻击夏侯惇?”
夏侯惇可不比其他,没那么容易对付,所以刘澜这番话更多的还是希望他能够仔细思考一下,此事到底是否行。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可能会变成现实,虽然郭嘉明白曹操的想法,但毕竟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一仗双方分出胜负的可能性很大,但至于谁能取胜,不好说。
曹操愕然抬头:“你认为刘澜会胜?”
如果袁绍能赢,郭嘉肯定会直接明说,但他却含糊其辞,就说明这位曾经对刘澜极为不屑的郭嘉真的很看好刘澜。
“曹公难道不看好吗?”郭嘉狡黠一笑,反问道。
“看好是看好,但我觉得文丑还是有机会的。”徐州就在眼前,文丑大军压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文丑肯定会拼命,所以刘澜就算胜,也一定会是惨胜。
当然二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说白了都是参考过往的经历得出的结果,可别忘了过往的经历毕竟是过往的经历,并不等于这一次冀州军还会败,说不得在吸取经验教训后,会改头换面,迎来一场大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