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天的时间,约翰·戴斯收集了足足三大箱,重达数十公斤的各种资料。从哥伦比亚的创建,各个阶段的发展,各个时期掌门人和重要管理者们的资料,到他们那令人称羡的片源库,再到他们近三十年的制片成败史,一直到最近五年他们出品的片子的票房、市场反馈、口碑等等等等。
当然,少不了他们历史上所参与进去的所有的收购、合并案的详细资料。
巨细靡遗,包罗万象。
而且,在把资料送来的时候,他一副心领神会的模样,道:“BSS,我可以确保在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没有惊动任何相关方面的人。从FB,到哥伦比亚,以及可口可乐,一切,哦,也包括美国人民!”
说这话时,他一副美奸的嘴脸,而且显得异常的兴奋。
能在好莱坞纵横多年,从一个没什么出身的制片助理,一步步混成大牌制片人,成为詹姆斯·卡梅隆的合作者,约翰·戴斯显然是个聪明人。当时李谦说他忽然有个想法,并让约翰·戴斯帮忙搜集资料,或许他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但资料都搜集完了,而且两天的时间过去了,要说他这种人居然还没回过味来,没弄明白李谦想做什么,那就是在侮辱整个好莱坞的智商了。
游走在好莱坞上层的制片人、经纪人和高层管理者们,是一批智商丝毫都不会逊色于纽约曼哈顿金融圈那批世界顶级精英们的聪明人。
约翰·戴斯侧身其中,就不算是佼佼者,至少也是中上层了,尽管他现在的地位有所滑落。
而且,他聪明就聪明在,这件事他表示很兴奋、很感兴趣,但是在把资料送来之后,他很快起身告辞了。
他看到了那个明湖文化的幕后掌舵人,中国齐。
所以他知道,这件事情还在构思和分析的阶段,真正有能力作出决定,或者影响决定的人,只有李谦和那位中国齐。
这个时候冒然地表示想要参与进去,不但自不量力,而且无比愚蠢。
这是一桩一旦发动,就将会涉及数十亿美元海量资金,且必将会震惊全美,乃至震惊世界的惊人交易!
只有李谦最亲密的、最愿意相信的伙伴,才有资格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而自己,还不够格。
资料拿到,约翰·戴斯前脚离开,后脚李谦和齐洁就已经让保镖带上重达几十公斤的文件资料,亲自开车送到酒店——接到电话之后,齐洁当天就从中国飞过来,而且她还一并带来了一个七人的专业工作团队。
其中甚至有两个人,是来自明湖文化这几年一直在使用的一家国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团队。
这个事情,李谦的这个想法,的确是足够吓人。
所以,即便来了那么多人,搜集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人所能做出的,也仅仅只是初步的分析,来为李谦和齐洁的思考,提供一些辅助和参考而已。
真的想收购?那么好,至少你也要拿出上千万乃至数千万美元这个级别的资金,邀请一家大型的、有各种收购案成功经验的专业金融或会计公司,来策划、分析和操盘整个收购谈判——这绝对不是一桩李谦把支票一签,往可口可乐面前一拍,说一声“我买了!”就可以搞定的生意。
甚至很有可能,这宗交易要想达成,还得美国总统府点个头。
毕竟,哥伦比亚就算再怎么潦倒了,也依然是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它们在美国,在全世界,依然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对文化和宣传这一块儿控制的紧,美国也一样。在美国,你是个美国人,你骂总统都可以,甚至那还挺时髦的,但美国政府却轻易不会允许自己国家在文化产业上的大型喉舌落入外籍人士的掌控!
除非美国政府认为你是个坚定的亲美派!
所以,说句不客气话,美国政府不批准,李谦手里拿着再多钱也买不下来。
所以,如果到最后过于艰难,这说不定是一桩需要出动驻美大使馆又或者国家外交部来插手、为明湖文化进行一定游说的交易!
当然,当年索尼几乎差一点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现在明湖文化要去做,也未必就会在政策和政府层面,受到多大的拦截。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想法一起,就再也摁不下去了。
只要在能力许可范围之内,只要能有可能买的下来,李谦无论如何都无法拒绝拥有一家好莱坞大型制片公司的诱惑!
…………
约翰·戴斯继续跑去跟几家制片厂保持接触,其中尤其是针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他遵照李谦的吩咐,既不算特殊热乎,但也绝不冷落,只是在一点一点地把双方合作的细节内容谈下来。
而齐洁则带着人先是住在酒店里,随后又从酒店搬到一所廖辽买下来的另外一栋别墅里——一行人吃住都在一起,不允许任何人擅自离开和对外通话,所有人都专心一致地对手头上几十公斤的文件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这个活儿,显然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
但有个三两天的工夫,还是让这些高手们足以把这件事描绘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来了——
“这个案子,抛开一切外在的阻力先不谈,要想拿下来,保守估计,可口可乐可能会为哥伦比亚开价25到30亿美元,而我们手上必须要预备32到35亿美元级别的资金,而且是现金,才可以确保收购能够顺利完成。但只要能保证资金的充足储备,这件收购案谈成的可能性很大。”
这是七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得出的初步结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