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潆今日来此是做足了心理准备,饶是如此,她眼下的神色仍然显露出些许紧张和忐忑来。她一怔,才抱着太后的胳膊撒娇:“阿娘,我还小呢。即便是燕京民间,我也时常听闻近来十七八岁才出嫁的女子大有人在,您总不会舍得让我早早地便与您生了分罢?”
她如儿时那般乖缠霸道地黏在自己身上,就不再愿意离开半寸,这样亲昵的举止以往亦非罕见,太后的眼底却很快闪过几分犹豫。她不动声色地略微坐远了些,口中道:“话虽这样,但终归需相看起来了,三书六礼依次预备,少说得花上一年的功夫。”再过一年,她都十六岁了,其实并不算早。
太后的话语俨然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期盼能与自己的女儿遴选出合宜的好人家,就此共度一生相携到老。唐潆的眸色因此黯然下来,她低声道:“阿娘,无需相看。”她不及思虑,便将心中真言道出。
“为何就无需相看了?”太后问她,假若唐潆此时此刻能在紧张不安中空出半点闲暇的功夫,便能捕捉到她话间的一丝丝颤声。
唐潆不知该如何作答,索性抿唇不语。
太后看着她,心中默默叹息一声,还未说话,忍冬在旁却笑道:“难不成,陛下已经心有所属?”忍冬说笑罢了,皇帝的寝食起居她算是熟稔,每日所见之人无非王公宗亲文武大臣,再者倘若果真心有所属,岂会仍然三天两头地跑到未央宫来。
话音落下,殿中便陷入沉寂,静得清晰可闻炭炉中劈剥脆响的火星声。忍冬奇怪得觑了觑沉默少语的两位主子,印象中,她们二人罕有相对无言的时候,今儿个是怎地了?
片刻后,太后才接了话茬,她淡笑道:“被言中了?是哪家的小郎君?”她神色平静得仿佛早已预知,但是又缺少了此种情形下母亲该有的喜悦与不舍,反而暗含着些许希冀与忧虑。
唐潆心里已然兵荒马乱一团糟,偏生还不能露出半点马脚,她捏着几分紧张,忐忑地看向太后,如受惊的小鹿般惹人怜惜的模样,便恰好落入太后如一汪明泓般的清澈眼眸中。太后的眼神愈加温柔,犹如儿时她启蒙她读书习字鼓励她的每次进益、包容她的所有过失一般,使她惶然无措的情绪极轻易地得到舒缓。
唐潆思忖一番,随即她离开太后温软馨香的怀中,端正而笔直地坐在榻上,趁着这一股须臾间的勇气,大胆道:“阿娘,我……我……我不喜欢小郎君。”这股勇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她说完,便泄了气,低垂着头,等待预想中太后的诧异与苛责。
虽未直说,言下之意却十分明了,忍冬吃惊之下不由得倒吸了口气。接着,太后向她使了个眼色,她便领着殿内宫人告退而去,走开时将殿门从外面带上,掩蔽得严严实实。
漫漫冬日,总是近夜天愈寒风愈大,窗外的大风仿佛裹挟着滔天怒意从高处席卷而来,刮得庭苑中的草木呜呜作响。这样的情景,显然加深了唐潆心里的惶惶不安,她垂眸看着自己衣袍上的纹饰,纤纤十指漫无目的地绞着衣角,如坐针毡。
蓦地,有只手伸过来轻柔地捏了捏她的耳朵,触感温软如玉,又有冷香似麝,适才涣散的眼神倏尔间便聚拢作含羞带怯,耳廓迅猛地烧红起来。唐潆抬头,看向太后,虽是不知该说些什么也开了口:“阿娘……我……”
太后的手指尖仍然停在她滚烫如一团火的耳垂,以往再是如何不敢相信,不敢轻易下结论,此时此刻还有值得推翻猜想之处么?气恼也好,自责也罢,诸多复杂的情绪中,最为突出的亦是最为按捺不住的竟是心疼。
太后对她,最初的感情便是愧疚,将宫外懵懂无知的婴孩牵扯进自己亲手编造的筹谋计划中,使得她终生只能囿于这座偌大而寂寥的深宫,再无自由。太后最渴望之物便是自由,只因从前拥有过,故而失去了,心中总有份难以抹去的执念。然而,她呢,她竟连她初尝自由的机会都早早地剥夺得一干二净。
“不喜欢小郎君,难不成是有喜欢的小娘子了?”太后神色如故地轻笑,若无其事地避开唐潆看过来的目光中蕴含的期盼与热切,她将手缩回来,很快便自己接上话音,“世宗年间是有旧例可循,此事其实无妨的。”
闻太后此言,唐潆心中陡然一喜,她正欲开口,太后却轻飘飘地补了句话:“长庚,或是此事或是旁事,我对你别无他求,唯理而已,万不可悖。”
自小到大,她想要什么,她便给她取了来,再棘手之事她从未矢口否决。唯有这次,她已然想不出更好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再如从前那般纵容她。她之所欲,最近,亦最远,只系于己身,然而她却给不了。最好的,兴许便是起初就断了她的妄念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