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官的强压下,郑成功只好将他们的束脩上调到十两,才勉强平息了他们的怒火。
选定了老师,郑成功跟传教士、宋应星、冯澄世几个商议后,确定了学生学习的书籍。
明朝时候,华夏的整体科技水平并不比西方差,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远远超越西方。
就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
《天工开物》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
这是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
《天工开物》记载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总结提出的炼铁与炒铁炉的串连使用,直接把生铁炒成熟铁,具有现代冶金技术的重要特色。这种方式在17世纪的欧洲还没有。
《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
满清入关后,为巩固统治,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
《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埋没了300年。
华夏《天工开物》被销毁,但在国外却是引起了极大地重视。
十八世纪,在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但农业生产依然十分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
这种播种方式,在种子的密度和覆土深度上都十分随意,直接影响出苗率。
而此时中国,已经在使用播种机。
欧洲的犁设计也比较简单、原始,操作十分费力,而中国的犁则效率更高也更省力。当《天工开物》传入后,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
欧洲从12世纪学会造纸,但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18世纪以后耗纸量激增,但破布供应却有限,于是造纸业出现原料危机。
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
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这些信息很快得到反馈,法、英、德人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终使原料危机获得缓解。
会造成近现代华夏落后西方,只是因为到了清朝,为了奴隶汉人,紧固他们的统治,压制了科技的发展。
现在有了学院,华夏却对不会再落后,也必然不会再让百年国耻重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