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关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同惯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遇》中,也把朋友分为四类,分别是:“道义相抵,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贻,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朋友相交以“诚”,此乃至理,那为何又要分“等级”?那不就不诚了吗?
有个地方士绅,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
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
“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士绅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也有不是的。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计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保待距离级”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