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看到自己将要面对和承担的是如此巨大、光辉的一项使命的时候,康有为、辜汤生等人反而更加的雄心勃勃。他们宁可燃烧热血搏一个未来,也好过按部就班的碌碌于众生之间。
至于王文韶,他已经骑虎难下了,如果办不好这个差使,他必然是第一只替罪羊,只有死路一条;而且皇上已经跟你这儿费了这么大劲你还不兜着,还想活么?
还好自己的背后靠山是皇上,不过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循序渐进,否则真的激起全体士大夫阶层的反弹,到时候难保不会被皇上当成替罪羊抛出来。
嗯……也许那些洋务派官员可以先争取过来。王文韶已经开始在心里考虑怎么拉帮结派了。寻找盟友,这是每一次改革开始前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一直到晚上亥时,载湉才陆陆续续的将自己对教育新政的思路说了个大概,然后揉揉疲惫的脑袋,扔下一句话:“其他的,你们自行讨论,整理完善后拟个折子给我。”就回寝宫休息去了,剩下一帮老的少的大眼瞪小眼,开始点灯熬蜡。
就在光绪紧锣密鼓的筹办教育新政的同时,在天津的李鸿章依旧因为派兵权问题和伊藤博文争执不下。
差点儿被忽悠的李鸿章已经重新回到了轨道上,他清楚派兵权固然与撤兵有关,但并非必然要与撤兵问题同时提出。为此,李鸿章提议,仅商定有关撤兵及聘请军事教练的规定,其余不再讨论。
李鸿章的提议立即遭到伊藤的强烈反对,若是真这样,那伊藤不就真的白来一趟了么。
伊藤博文的意思是,单就撤兵谈撤兵,于朝鲜将来的安宁及中日两国的睦邻关系均无裨益。
“中堂大人,鄙人之前说过,根据朝鲜与美国之前所签条约中已删除朝鲜为中国属国字句,所以朝鲜自有主权,因此我认为,如果朝鲜真有派兵之请,中日两国应各有派兵朝鲜之权。”
李鸿章立即否定了伊藤博文的提议。
“绝不可能!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属国,其国臣服大清、接受大清册封已过两百年,这一点毋庸置疑,也绝不会更改!至于美国人和朝鲜所签订的协议,我大清自会和美国政府交涉,与日本无关。况且英国政府也已承认我国和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这一点无需再谈!”
随即伊藤又道:“如果我们现在不能达成协议,那不如在朝鲜维持现状。”竟以回国罢谈相抵制。
这一招可是李鸿章用过的。之前李鸿章曾以武力相威胁,现在则是日本人以罢谈相威胁。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尚没有英国占领巨文岛一事,如今却不然。
如果终止谈判,那么日本现在派往朝鲜的军队必然不会主动撤回,如果清政府要肃清在朝日军,只有开战一途。但是因为英国人占据巨文岛一事,很可能会引来俄国人横插一手,到时候有可能形成日俄联手对抗中英的局面。
如果任由日军在朝存在,那么后期英军、俄军都可以申请在朝的军事存在,这更加不符合清政府的利益。除非谈判回到起点,和日本再谈‘共同防御’。这又是光绪不想看到的结果。
无奈之下,恰好载湉的圣旨到了——清政府愿意接受日本政府关于撤兵的条件。
4月18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非别代表中、日两国在天津签订了《天津条约》。
条约共3款:第1款关于共同撤兵,第2款关于撤兵后聘请西方军事教练的问题,第3款双方拥有同等的派兵权。
同等派兵权的获得,使日本完全达到了此行的目的。这一回合的中日博弈,伊藤博文胜!
对于目前的中日博弈,并不是你了解历史发展或者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就像中法之间的关系处理一样,需要在考虑双方的国情之外还要考虑世界上的国际形势变化。单论日本现在的力量是比不过中国,但如果日本破罐子破摔,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不惜将水搅浑,那么最终损失的则一定是中国。
所以即使是明知道这一次吃了亏,被伊藤博文摆了一道,李鸿章和光绪也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闷头认了。
说来说去还是个国力的问题,如果中国有能力独自对抗俄国,自然有办法说服英国人放弃巨文岛;如果中国有实力独自对抗英国,则日本、英国和俄国那里还敢觊觎朝鲜利益?
日本借巨文岛事件与中国周旋,最后夺取了朝鲜出兵权,且以《天津条约》这一条约形式进行了确定。使日本不仅在军事上获得了与中国同等地位,还将朝鲜置于中日两属之国的状态。
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在朝鲜优势的减弱,对日本则意味着在朝鲜势力的扩大。
《天津条约》虽然暂时缓解了中日驻朝鲜军队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的危机,但双方的戒备毫无放松。签约后,伊藤密书朝鲜临时代理公使近藤真锄,令其密切“注意在朝鲜清官清兵活动,为确保清兵从朝鲜撤兵,尽力防止暴动再起”。而同时,明白自己被忽悠了的李鸿章也在签约后置信中枢:“伊藤博文入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专注意与通商睦邻,富民强兵诸政,不欲轻言战事并吞小邦,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虑,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诸公及早留意是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