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听说了没,太后的侄子与成王闹翻了。”
酒楼茶肆之中,不少的人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而其中最为让人乐于谈论的自然是几天前发生在凤凰台上的事。
原本这种皇家秘辛是不可能传出来的,但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太后与皇上之间的矛盾,反而被人拿出来大做文章,而太后也因为王庆舒自残一事而耿耿于怀,想让天下人去非议一番成王,竟然也默许了。
本来就如此劲、爆,加之有心人的推波助澜,自然是短短几天之内就成为了全京城人的饭后谈资。
“可不是,最近被革职的几个官员都是成王这边的人,谁的手笔一看就知道!啧啧,倒不知道王公子到底干了什么,让太后如此迁怒于成王!”
一个汉子正感慨道,旁边就有另外一个中年人赶忙插嘴道:“这话你可别瞎说,我听我那在宫内当值的侄儿说,王公子可是当众被成王逼得自残了,活生生将自己的一只眼睛给亲手挖了出来,成王才肯作罢啊!”
“什么!王公子竟然这么做了!”
“是啊,之前不是还传王公子为治眼睛让人挖了魏大人右眼作药引吗?现在看来可真不是回事了,要是王公子真的如此狠毒,又何必挖了自己的眼睛呢?”
“对对对,也不知道成王到底干了什么,竟然让王公子不惜自残也要和他断绝关系。”
……
……
隔间里坐着的男子饶有兴趣地扭过头来望着一直沉默不言的黑衣男子,却发现他那原本孤僻的兄长竟然也侧耳倾听着屋外的人声,还颇为意动地用手摩挲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不由让男子来了兴致,打趣道:“王兄,没想到这汉人中还会有如此乖张的人物,要是有机会可真想见上一见。”
说着,他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却又觉得不像大漠中那般尽兴,不免有些意犹未尽。
“会见到的。”
黑衣男子沉声说道,那一双罕见的灰色眼瞳里竟然流露了一丝期待的神色。
而就在京城百姓议论纷纷、不少人对这位传闻中的登徒子显现兴趣的时候,身处于风口浪尖中的苏维正好好地坐在太后宫中,完全没有传言中伤心欲绝、面黄肌瘦的样子。
“多谢姑妈关心,但庆舒自有安排,还望姑妈成全。”
言毕,苏维轻声咳嗽了几声,望向那端庄典雅的妇人的眼睛里也浸上了一层透亮的液体,看上去颇为虚弱可怜。
太后见此状况再硬的心也都软了下来,扶住额头叹了口气道:“哀家老了,力不从心喽,王家的事想管也管不来了。”
她一介深宫妇人,夫君早逝、膝下无子、无依无靠,唯一能够仰仗的就是那道先帝留下来的垂帘的圣旨。可随着皇上羽翼渐丰,她也渐渐感到了处处制肘,若非王尚书几番权衡利弊,为了王家的荣光,她早就想颐养天年了。
可是,当王庆舒因皇上和自己之间的斗争而身陷泥潭的时候、当自己的侄子亲手剜出右眼的时候,她不由想要胆战心惊地问一句,这究竟是护全了王家子弟,亦或者害了他们?
今早,王庆舒不顾病体亲自求见,拦下了自己那道处死魏清风的懿旨,在瑟瑟寒风中厉声问道:“这天下,究竟是沈家的,还是我们王家的?姑妈,难道您想让我王家子弟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世吗?”
这天下,自然是姓沈的!
太后仿若醍醐灌顶,为自己这些年的行为感到心惊——要是她执迷不悟,魂归地府之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先帝呢?
见太后眸色深沉,苏维便知道自己的一番话已经触动到了妇人,即使不会立刻奏效,也会让太后日后行事顾虑一些,或许就不会招致日后王家的灭门之灾。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要是王家想要在沈国有立足之地,必然不可再如此树大招风下去。
苏维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便起身和太后告别,留下时间让太后独自一人好好思索一番。
告退前,苏维眼角的余光忽然瞥到桌上摆着的几道折子,不由随口问道:“姑妈今日神色疲累,不知可是朝政上出了什么乱子?”
一旁的宫女冲苏维一躬身,就慢慢解释道:“回王公子,京畿附近的宣城军队哗变,皇上就拨调了京城的驻军前去救急,王大将军已经镇压完毕,可是却突染重病,暂时无法带兵回京,导致现在京城守备空虚,太后娘娘正是为这个头疼呢。”
苏维顿时了然,近日京畿常有流寇流窜,听传言说在缴获的武器上有三年前造反的秦淮王的铸印,因此有人怀疑这股流寇就是当时残留下来的余孽。
要是寻常的山贼土匪,即使守备军不够也不值一提,但倘若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叛军那可不能掉以轻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