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李芳已经按照陈东的要求,做好了招聘计划,向公司做了汇报,并准备好了相应的面试题目。
翻阅着李芳的题目,陈东认真地逐一评点。有的题目,陈东很是赞同。碰到那些他不太满意的题目,则干脆提起笔来直接在上面进行修改。
李芳觉得,陈东虽然指导工作时比较细致,甚至有些“女性化”,但真正自己做起事也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这种执行能力让李芳感觉受益匪浅。
忽然,陈东放下了手中的笔,敲了敲面前的纸张说:“李芳,这道题目很有意思,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李芳看了看,原来是这道题目:“你觉得,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应该给门店带来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利润。”
做出这样的回答,李芳是有底气的,她也的确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觉得,如果一个门店中的优秀员工越多,销售能力就越强,这样,如果成本不变,销售能力越强,带来的利润就越大。
听完李芳的解释,陈东不置可否,反而主动说起了一段自己在店长培训时听说的事情。
当时,公司在招聘新店长,一位应聘者将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在整个培训会议上和大家分享,请所有人帮他把关和提出建议。在他的计划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具有新奇创意的设计。
比如:
1增加产品品类:在目前店内销售的三类产品之外,他还想再从总部多代理两个新的产品;
2增加供货渠道:在现有的渠道外,他还想再增加三个供货商渠道;
3抓大客户消费:在目前针对的客户群体之外,他还想获得更多的大客户群;
4增设主动营销:在现有的门店销售模式之外,他还想再调动员工运用上门销售的新模式。
当这位应聘者和所有人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想法时,人们看到他陶醉在自身对门店未来的梦想中,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一个工作年度的无限期待。陈东描述说,其实,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个人花费了大量心血打造这个年度计划。
但是,最后的评价结果并没有让他满意。公司反而选择了一位在企业做了6年的“优秀员工”,让这个应聘者做了“店长助理”。原因很简单:
1“优秀员工”对产品非常熟悉,能够对新门店进行合理的产品搭配,而“应聘者”的想法很好,却不了解产品,太冒险;
2“优秀员工”在6年的销售时间里,对城市的消费人群与消费习惯了如指掌,并且建立了一批自己的铁杆儿客户,“应聘者”对这些也需要一段时间过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