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乾元七年,过了正月,皇帝改了年号永和,从年中算起,所以六月的时候,永和元年就开始启用。
天气已经炎热了,大殿里更是如此,穿着朝服的官员们衣服后背已经打湿了。
朝会还在进行,御榻上并没有皇帝的身影,只有御榻下一阶摆着的一个四足凳上,大皇子端端正正的坐着。
相比于半年前,十二岁的大皇子长高了好些,所以也显得瘦了,穿着皇子朝服在这肃穆的大殿里已经初步具备几分皇家的气势。
位于队列中的高通事看着其上的大皇子带着几分欣慰的笑意。
这年号改的好,自从改了年号,日子就越发过的顺遂起来,自己如愿得到了侍制贴职,成了朝堂上几十名之中的一名,不再是单纯被冠以金吾卫上将军之类官职的国戚了,这表示他在朝堂上更有说话的地位了,而不是以前那样很多时候躲在后边靠别人来说。
自己的顺遂了,大皇子也比以前进益很多,过了年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更懂事了,功课认真,老师们称赞,皇帝也越来越倚重,而他参加朝听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孩子气的,眨着眼会听的很认真。
朝会很快散了,一众官员又来到后殿,皇帝在这里等候着。
“…你觉得这件事如何?”
大皇子先进去将今日的朝会简单的汇报,其内传出皇帝的问询声。
“…我觉得李大人所言甚是,但还是派人亲自查验再做定论的好,孩儿我也不太懂,只是听书上说过,所以才想要看看…”
“你这样想很好。”
听到这对话,高通事,哦,不。如今的高殿院脸上的笑意更浓。
他是迟早要外放的,但就是走也要走的安心,如今的大皇子让他很安心。
这边门打开了,大皇子退了出来。与诸位大臣还礼,举手投足进退有据,礼节得当一丝不苟,在场的大臣们也挑不出什么错,纷纷都露出赞叹。
这个孩子果然长大了。
大皇子转身离开,在走过长廊的时候他的脚步加快了几步,本来下垂的双手收拢的手挥动,宽袖也随之摆动,带上了几分少年人的天真活动。
“娘娘,娘娘…”
大皇子的声音回荡在太后宫中。响亮而愉悦,展示着少年人的精神气
“小声点,被皇帝知道又要说你失礼了。”贵妃起身笑道。
倚在榻上的太后则带着几分慈祥笑着摇头。
另一边还坐着好几个妃嫔,有两个年纪相仿的公主还有一个周岁左右的公主,见他过来纷纷问好说笑恭敬又热闹。
“失什么礼。又不是在前朝。”太后笑道,伸手招呼大皇子坐过来,“才十二岁,朝堂上一坐半日累了吧?”
又催着宫女取扇端饮子。
大皇子跪坐在太后身边,神情安然自得。
“不累,我才坐了半日怎么能喊累,父皇可是日日都要辛苦的。”他认真说道。
太后笑的更开心了。伸手抚着他的肩头连声称赞。
“还要去听讲吧。”她说道带着几分担心,“这么累可能歇息一日?”
“娘娘,一点都不累,而且先生讲的我已经背过了,不怕的。”大皇子大声说道,带着几分得意。
“四哥儿真聪慧。”一旁的妃嫔们纷纷夸赞。
大皇子脸上的笑意更浓。贵妃也是一副欣慰。
“晋安郡王和六哥儿还不回来吗?”
在这一片热闹中有个公主童声童气问道。
气氛顿时一沉。
旁边的妃嫔立刻知道孩子说错话了,忙伸手抱过公主。
“…是啊是啊,要是他们在也必然为大皇子的辛苦和聪慧高兴。”她忙说道。
其他妃嫔忙乱乱应是,又有人说起最近的新鲜事岔开话题,太后的神情到底几分恹恹。
大皇子再坐了一刻便起身告退了。妃嫔们也都着告退,太后宫里安静下来。
“玮哥儿带着六哥儿到哪里?”
太后幽幽问道。
“月前说离开衡山,听说肃州有个神医,如今应该是到了那边境内。”宫女忙低声答道。
太后伸出手掐算。
“都半年多了,这孩子怎么还不回来,那些什么神医,都是胡乱吹捧的,他还真当真…”她叹口气说道。
“郡王…还是不愿意放弃。”宫女低声说道。
太后再次叹口气,躺下闭上眼。
“早晚的事而已。”
宫女不敢答话放好帐帘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
而这边贵妃则没好气的甩开帘子。
“刘妃是故意的吧?她就怕大家忘了那个傻子吧?”她说道,“每次高兴的时候都要提起来。”
宫女内侍低着头不敢说话。
“淑慧公主都那么大了,也该好好的让人教导了,她泥瓦匠人家出身,一天天跟着她厮混能学出什么好来。”贵妃恨恨说道,“将淑慧公主送到朱贤妃那里去,她诗书大家,教养的好。”
相比于太后的感伤,贵妃的不悦,大皇子的心情没有被影响,坐在书房里,准确又流畅的背出一片经文,听着老师的赞叹,他的脸上笑意绽开。
再没有对比了,再没有那可恶的舆图了,再没有没休没止的斥责了,所有的人都喜欢他讨好他,这才是他该有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真好。
没有了那个孩子,日子果然才是好的,而他也才是最好的。
“老师,我想温习一下前日的功课,还有几处不是很明白。”大皇子坐直身子,声音清朗的说道。
↑返回顶部↑